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空间之单亲妈妈 > 第八十四章 斋菜
    作为主人,作为当家人,妙甚当然要详细介绍自己庙宇的斋菜了:

    素菜是华夏国菜肴和食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菜肴中别具风格,独树一帜。

    明朝和清代是我国素菜的大发展时期。清代将素菜分为三个派系:即“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

    寺院素食又称为斋菜,是专供僧侣和香客食用的菜肴;由于风味独特可口,又富于营养,也深受一般百姓的青睐。

    南普陀寺是闽南著名的古刹,已有近千年历史,至今香火鼎盛,冠于闽南诸寺。

    古彦道:“一年来南普,三年免受苦”。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南普陀是香客们朝拜的圣地。

    而南普陀素菜也因其色彩悦目、味美可口、清鲜超欲、韵致高雅而深受香客、游客的钟爱。

    南普陀素菜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这在南普陀寺原“无我厅”里的一幅对联可以印证:

    “勿道山家禅味淡,也知尘俗世情浓”。

    说明了寺庙素菜历史是很悠久的,百年历史是肯定有的。主要是由寺庙出家人吃的素斋慢慢形成的一种南普陀特有的素菜。

    前世肖思思就尝过这南普陀寺的斋菜,不过她来的时候是2009年,现在才1999年,所以肖思思现在吃到的没有创新,没有改革,所以肖思思皱了皱眉头。

    九五年南普陀素菜只有简单的几款,是用来供香客吃斋点饥的,用料比较单一,主要是豆制品,而且往往做成荤腥形状,美其名曰:素肚、素鸡、素排、素鱼、素猪蹄、素腊肉等,如今的一些寺庙和素菜馆仍乐此不疲。

    其实,从20世纪60年代起,南普陀素菜就开始进行革新,不再模仿荤腥食物,而是素菜素名,用料也丰富,并逐步增加素菜品种。

    改革开放以前,客人吃完素菜后,说南普陀素菜就那“十三太保”,其实就是那么十几个品种:

    “当归面筋汤”“双菇”、“炒米粉”、“千层腐皮”、“芋泥”、“花生汤”、拼盘等。

    随着改革开放,厨师在技术上、品种上加以改造、创新。

    后来,这些厨师们到全国几个大的寺庙及较有名的素菜馆交流、学习,创新出了上百道菜肴。

    除“十三太保”外,比较突出的象:

    “前程似锦”、“大好河山”、“夜风足韵”、“金藤葡萄”、“天涯硕果”等,有一些菜每年都参加厦门九八美食节。象“南海金莲、普陀珍珠”93年还参加全国烹饪比赛获银牌奖。

    南普陀素菜主要以豆类、面类、鲜蔬、菇类、菌类、芋类以及当地产的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制成。

    在选料上尤其讲究,不少原料如芋头、香菇、米粉都有固定的生产基地,长年提供。

    比如素菜中常用的芋头,南普陀素菜馆在郊区有专门的种植基地,所选用的芋头只能是这些地里种的,即便是跨田埂产的也坚决不用。这些高品质的原料保证了高品质的菜肴。

    但由于素菜原料局限性较大,要使每一道菜都做到色、香、味俱全,完全得靠厨师在刀功和烹饪上下功夫。因此南普陀素菜馆的师傅们在制作过程中特别讲究,每道菜都精工细作,决不马虎。

    1983年,素菜馆的师傅应邀到香港表演引起轰动,香港媒体将南普陀素菜馆誉为”功夫菜“,喻其做工精良,品质高档。

    南普陀素菜的特点主要是以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这是三大原则。

    融合南北素菜的长处,把素菜的宫廷做法,精细做法和民间纯天然与寺庙纯素结合起来,形成目前的南普陀素菜。

    因为肖思思的这桌斋菜,是提前订购的,当肖思思拿出提前订购的票据时,小沙弥很快把定做的菜肴流水般的上了席面。

    妙甚当然坐主位,相陪的是赵晔夫妇,赵晓东,肖思思以及各位保镖们。

    保镖大哥们也特别激动,上次跟着彭老爷子来,看在是开国元老的份上,住持大师来了坐下吃了几筷子就走了,因为有外国友人等着呢。

    没想到,跟着肖思思小姐,这住持大师不仅陪同吃饭,连自己这几个上次只能站着看着吃饭的保镖,也有了上桌吃饭的特权!

    几个保镖大哥互相看了一下,都看到了对方眼底的狂喜:咱回家又有吹嘘的东西了!

    赵晓东也很震惊:这住持大师从来不陪着全程吃饭的,就算是外国元首来访,住持大师也是来陪同吃几个菜,然后就走了.

    这也是这位世外高人的最俗世的做法了,要知道,前几位住持大师可是从来不露面的,不管你是谁。

    这位大师一直在筹集慈善款项,所以这陪同吃饭还需要捐献善款的,要知道,你捐献再多,大师也还是照样夹那几筷子。

    妙甚大师很委屈:自己每天要夹多少筷子啊?那么多桌席面,何况,这些还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斋菜,还不是那个味!

    这几筷子就能把人吃的撑了,这弄点善款,还要赔上自己可怜的肚子啊!

    肖思思借口上洗手间,闪身进入空间,拿出了一瓶圣水,以及那枚年份最久远的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