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血忠魂 > 第四章 巴州城山羊戏瞎马 地道口气晕马得望
    月色清朗,夜风轻拂。马得望心情极好,正在与军师柳子青喝酒,忽听巴州城里鼓声大作,心下一惊,赶忙带着柳子青来到大营外,只见,城墙上人影绰绰,却不见战马出城,看了一会,柳子青捋着胡须哈哈大笑。

    马得望不解地问:“军师何故大笑?““将军,巴州不日将破!”柳子青自信地说。

    “军师何出此言?”

    “将军,你看着鼓声阵阵,好似两军激战,张贼擂鼓只是想激励士气,但那城上士兵,却十分的慵懒,样子疲惫至极,所以,属下断定巴州不日即破!”

    “军师说得对,巴州巴掌之地,被我30万大军重重包围,张贼本就是乌合之众,不需几日,我们即可赏月巴州城。”马得望不愧是将军,说话字句铿锵,掷地有声。

    “今晚的月色真美!”柳子青捋须微笑。

    就这样,两人笑着回营喝酒去了。

    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后来马得望都懒得查看,一则,连日来昼夜吵闹,没休息好,精神非常疲乏,二来,这么久也没见张献忠大军突围,反而每晚都能在不同方向抓到几个偷偷出城的信使,审问结果都是告急求援,后来,干脆,审都懒得审,一剑了事。所以,马得望到此时反而定心了,他想,看来,张献忠是无计可施了,巴州城已是他囊中之物。

    到了第五天,张可望已带人将地道挖好,是夜,张献忠聚集人马就要突围。

    “义父,我们不能就这么走!”张定国说到。

    “国儿,为什么?”张献忠不解地问。

    “义父,你想,连日来战鼓雷鸣,阵阵不断,倘若突然中断,马得望必然疑心派人来查,那样,即使我们出城,也会被他一路尾追,我军此战损失惨重,不宜再战,所以,不能让其发觉我们突围。”

    “那你说怎么办?”张能奇嘟哝到。

    “四弟莫急!烦四弟去捉100只山羊来。”张定国笑道。

    “山羊?要山羊做什么?山羊又不能给我们守城!”张能奇莫名其妙。

    “正是,我就是要山羊替我们守城。”张定国笑着说。

    “奇儿,去吧!按国儿说的去做。”张献忠隐约明白了张定国的意图。

    “是!义父!”张能奇立即带人捉山羊去了。

    “义父,还得安排人赶做一百个草人。”

    “国儿,莫非?”

    “义父……”张定国正要说下去,却被张献忠打断:“我明白了,国儿真可谓智勇双全!白文选!”

    “末将在!”

    “你带本部人马,准备草人!”

    “是!”白文选领命而去。

    后半夜,张献忠悄悄集结人马,按张定国的计策,将一切布置妥当后,便从地下通道里撤出城外,挥军南下。

    第二天,马得望见鼓声依旧,巡逻也正常,就又回营喝酒去了,一连三日过去了,渐渐地,马得望发现,城中鼓声在慢慢减弱,好似有气无力,那城墙上巡逻的士兵走动也越来越慢,似乎还有点歪歪斜斜,想必是城中缺粮所致吧!马得望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觉得攻城的机会到了。

    马得望带着将士一起冲至城下,竟意外地顺利,城上竟一箭未放,更奇怪的是那巡逻的士兵,尽管中箭,却并不倒下,也不惨叫,还是那样来回走动,身上的箭就像刺猬,这情景透着十二分的怪异。

    柳子青一看,觉得诡异,赶忙让马得望暂缓攻城:“将军,我看这城中透着怪异,恐有埋伏。““我也觉得不对劲,那巡逻士兵身中数箭竟不倒,还行动自如。”

    “将军,不如这样,我们派一小队从后门攻进去,前门策应,若有埋伏,立即撤出。”柳子青建议道。

    “嗯,也只能如此了。”马得望立即派一队人马从后门进攻。

    不一会,攻城士兵来报,先头部队已攻入城内,马得望大喜,立即挥军入城。

    然而,当他带着胜利的喜悦走上城墙时,他的鼻子都气歪掉了,原来,迎接他的不是张献忠,而是一只只山羊,驮着草人烦躁的走个不停。

    马得望怒气冲天,大喝:“来人,给我把这些畜生斩喽!”

    随即,气冲冲地来到营前,这下更是将他气晕,原来,在这里迎接他的是一只被吊起的山羊,那山羊见他到来,死命地挣扎,两腿不停地敲在鼓上,立即谷声震天。马得望气急败坏,挥刀砍了那只山羊,可怜的山羊就这样做了枉死鬼。

    就在此时,士兵来报,在城中发现一地道。马得望立即赶到地道口,发现地道口有个牌子,牌子上写着:山羊戏瞎马阵前来助威马得望看着牌子,怔怔地发愣。

    “一句戏言,不值一提。将军,眼下追击张贼要紧呐!”柳子青提醒马得望道。

    “嗯!”马得望哼了一声,慢慢转过身来,正要说话,忽地一口鲜血喷出,一头栽倒在地道前。众将扶起马得望,却发现地下又有的牌子,赶忙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吐血一大斗,马儿大出丑!就这么一气一栽,就把马得望栽回了家中,三个月后,马得望请辞,回老家养病去了,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战场与张献忠决一死战了。

    张献忠突围后,马不停蹄,一路南下,进入皖北,连破安庆,含山,定远,和州等地,队伍再度发展到20万人,朝廷上下震动,崇祯帝急忙派杨嗣昌率百万官军全力追剿。1637年秋,杨嗣昌屯兵于南京,隔江与张献忠对峙。

    “义父,现在官兵与我隔江据守,敌兵多粮丰,而我长于流动作战,兵虽多然不精,粮草也不足,这样消耗下去,恐怕对我不利,大王应早做打算才是。”张可望忧心忡忡地说。

    “是啊,这样对垒,待杨嗣昌兵马聚齐,我们再想击败他就难啦。”张献忠若有所思,“可是,我们现在对南京地形和兵力一无所知,又要渡江作战,若贸然进攻,怕是对我不利啊!”

    “眼下若想攻打南京,须得有人前去搜集情报才行。”过了一会张献忠又说。

    “义父,孩儿愿往!”张可望道。

    “望儿,想那南京必是龙潭虎穴,你是实际上的副帅,军中许多大事还需要你去打理,岂能冒此大险。”张献忠认为张可望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义父,孩儿愿替大哥走一遭!”张定国在一旁插话道。

    “嗯,国儿去正合适,国儿年龄小,不易被识破,又有勇有谋,你去我最放心!”张献忠见张定国主动请缨,心下大喜,当即说到,“给你随从精兵20人,够不?”

    “义父,孩儿不要一兵一卒,愿只身前往。”

    “什么?只身前往?”张献忠睁大了眼睛问。

    “是的,这次去南京,是侦察,不是打仗,人多了不方便,容易被发觉。”

    “那万一被发现,也好有个帮手啊!”

    “义父,若果真被发现,你就算带2000精兵,也与一人一样。放心,孩儿会小心的。”张定国自信地说。

    “嗯,国儿说的对,只是你要当心,万一被发现,立即返回,不要与他周旋,记住了,国儿!”张献忠将张定国叫到身边叮嘱一番。

    张定国是夜独自划小船由乌江渡口经江心洲到了马鞍山,再由马鞍山顺利抵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