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夜的血族 > 第二章 女孩和羊
    打自依知有了记忆开始,依知就生活在那个孤儿院,孤儿院里的孩子都被管教的很严,许多事该做不该做,都有着很明确的规定。每几个孤儿就会组成一组,由一个阿姨带领教育,孩子们虽然还很小,但是竞争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每年外面其他没有孩子,喜欢孩子,想领个孩子去的大人都会来孤儿院找孩子,或者物色这个时候,往往那些看起来资质好,有教养,有才艺的孩子才会被那些人所青睐,这让孤儿院内就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阿姨们带着孩子,只要带的孩子被人领走的多了,阿姨们的工资会提高,还有各种补贴,奖金。为此,许多的阿姨们都是每天勤勤恳恳的带孩子,她们自己或许也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们为了能那多更多的报酬,每天得工作的很晚,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孤儿院的孩子们的教育,而自己孩子的教育似乎都比不上院里所花的精力吧。阿姨们也都看起来很年轻,美丽,她们也是孤儿院里孩子们的老师,在孩子面前她们总是微笑着。

    芙兰老师是依知的老师,是个十分美丽年轻的老师,她有着出色的教育水平,在其他老师面前总是光彩照人。很有希望成为以后的主管老师。虽然依知不是十分出众,但是她对依知十分亲切,依知也不知道为什么。

    而和芙兰老师总一起工作的另一个翠兰老师,则是一个微胖,长得并不出众的女人。她和芙兰老师在一起,在别人看来,更像是来衬托芙兰的。芙兰老师总和翠兰老师聊天,两人看起来亲密无间。但是偶然的机会,依知却听见翠兰老师在背后说着芙兰老师的坏话。

    其实依知印象最好的还是乐兰老师,乐兰老师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很善良,对孩子很关心,乐兰老师虽然不是依知的老师,但是却总会热心地向依知打招呼。乐兰老师也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总是帮主管思瑞老师做很多事。但依知却也会看到乐兰老师忧愁的一面,每次依知问乐兰老师时,乐兰老师就会笑着说,看见你们难过我就难过,看见你们开心,我就开心。

    春游的时候,院里总带孩子们去风铃谷去玩,那是在希威风斯特东部的一个山谷,离风夜城有一段距离,听说那里与精灵的城邦很近,晚上能看到小妖精在空中飞舞,小妖精每到夜晚时,身上就会发出奇异的色彩,十分美丽。

    老师们常常告诉孩子们这里很美,孩子们总会去认真的看欣赏这里的美丽,就像老师描述的那样。当夜空中小妖精飞舞的时候,依知看到,老师们的坐在那里舒展着手脚,似乎是舟车劳顿的劳累吧,又或者是生活的其他事,她们并没有把这眼前的景象放在眼里。

    在春游回来的路上,路过风夜城的街道马路,依知能看到这个城市欣欣向荣的一片景象,似乎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忙碌着,每一片地方都新建起许多的曾经未有的建筑,之前在原来地面的树木地都已经开发起来建筑这个城市了,整个城市显得紧凑而整齐。

    依知不是很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总是玩耍,在依知的感觉里,他对于小伙伴们每次玩同样的游戏感到无趣。依知更想去看这个世界,正如他会去观察老师们在干什么,观察这个孤儿院,观察这个城市,对于这些,依知更有想去了解他们的欲望,或者说依知对于未知的事物更有探索感。对于依知的内心,却有一种与他人疏远的感觉,无法融入。

    依知很害怕出血,每次依知看见自己出血时,依知都会感到什么疼痛,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伤口灼烧一样,让人十分难受。因此这也是依知不爱玩耍的一个原因之一,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依知有时候很喜欢站在自己睡觉的房屋的那个顶层的阁楼上,这样他可以看到整个更为广阔的夜空,离夜空能更近一些,这样,他觉得自己能看到更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很早的时候,也就是依知来到这里没多久的时候,他有一次来到阁楼,能听到清脆婉转的乐声吧,是用树叶吹出来的声音,他发现声音是从不远处的钟楼传来的,那里坐着两个美丽的女孩子,年龄和自己相仿,当月光照在她们白嫩的肌肤上时,依知觉得她们很美很美,看着她们,听着她们的笛声,依知很陶醉。这宁静夜空就如一个自然的巨大舞台,两个女孩在这中安详地演奏着她们的天籁之音,这么静静的合着这个夜晚,好像就是这个夜的声音一般,那么和谐,依知喜欢听她们吹奏夜的声音,这能让他陶醉。

    所以他之后一有时间就会上阁楼,希望那两个女孩子能出现。很庆幸的是,那两个美丽的女孩子总会准时出现在钟楼处。

    这个时候,依知也会拿出杰特叔叔给自己的那本书,借着月光,看起书来。那本书的名字是「夜的故事」里面有着许多故事,有些很有趣,有些很离奇,也有些使人读不懂,或许是依知还太小,读不懂里面的一些故事。比如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冒险家,想穿越布兰德斯大陆,于是他就从光之国最西边出发,向着东南方向一直走去,但是他历尽艰辛,一直向着他认为是对的方向走着,却始终没能走到大陆的尽头,当他终于看见了眼前远方出现了一片海时,他欣喜而奔,自己终于能走到尽头了,这样,之前的一切努力也就没白费。但是,眼前的海,他却怎么也走不到,最终,他倒在了砂岩国的那片沙漠里,再也没有起来了。

    还有一些很诡异甚至还有一点恐怖的故事,依知每次看见那些故事时,总会出身冷汗,但是总又对那些故事充满着好奇。比如那个在夜间会变出许多毛发,十分长的獠牙,会吸人血的怪物——隐。又比如那首听了之后会看见死神的死亡之歌——第十三双眼睛。还有许多离奇的故事,依知不敢将他们全部的看下来。

    孤儿院里唯一让依知觉得最亲切的就要算院长先生了,院长先生并不老,但是看起来很和蔼,他每次看到依知总是这样笑着,不,更确切的来说是他总是那么保持着迷人的微笑,似乎画面就此定格,每一次看见他就如看见一张画一样,充满人文艺术的气息。院长每次看见依知都会很亲切的走过来和依知进行交谈,问依知的生活情况如何,有时候也会讲一些故事给依知听,似乎他对于「夜的故事」这本书很是了解,有时候依知就会听他讲到那本书里的故事。每次他讲故事时候,就会和依知坐在楼道的台阶上,望着远方,娓娓道来。他讲故事的时候声音很轻,给人很安静的感觉,语速也很慢,仿佛字是从他嘴里一个个蹦出来的一样,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述自己曾经的亲生经历一般,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依知每次都会听得很认真,讲自己沉浸在院长的故事之中。

    依知还记得那一次,那个夏季的傍晚,院长给自己讲了一个放羊的女孩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女孩,很勤劳,从小就很懂事,于是很小就帮家里的大人们放羊。她带着小羊羔们日出晚归,带它们到草原上吃草,帮它们梳理毛发,一整天就和她的那群小羊们呆在一起。日子久了,小羊羔们也都逐渐长大了,看着它们长大,女孩觉得很开心。小羊羔们都很温顺,很听话。

    但是有一天深夜,女孩从梦中惊醒过来,听到了奇怪的尖叫声。女孩很困惑,就寻着声音出去了。当她寻找到那声音时,她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住了,家里的佣人们正在将她放的那些羊屠宰,鲜血流满了整地,女孩吓坏了,扑过去试图叫他们立马停止,却被人阻止,父亲这时候出来了。女孩哭诉为什么杀她养的羊,父亲却奇怪羊养大为什么不杀。父亲将女孩带回安慰,并让她理解羊大了就是要杀,女孩表面言听计从。但是女孩始终挥之不去那羊临死前的尖叫。

    第二天放羊,女孩将羊群放出去之后,试图让羊都逃离这里,但羊群走到了之前活动区域的最边缘,就不愿再往前走了,女孩很困惑的看着那群不愿逃离的羊群,无论她怎么赶它们,它们都不愿走,羊们看着女孩,看着女孩的不断驱赶它们的动作,羊群们都一脸茫然一般,好像也表现的很是困惑,都低下头吃草,一副自己好像犯错的样子,表现的很沉默。

    直到太阳落幕,羊群们自己很主动的往羊圈走去,就像之前的每一天一样。女孩不断地向外赶它们,赶了一只另一只却又绕回去了。女孩最终放弃了驱逐羊群,抱起了一只最小的羊奋力得往外跑,至少希望能将这只羊能够带出去。她一直往前跑,不停地往前跑,跑进了森林,跑到了她自己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或许是因为她太想把那只羊带出去了吧,这下她自己也迷路了。她和羊又累又饿,无处可去,小羊不愿离开她,它恐惧无知的眼神让女孩很是心疼。她们就找了颗大树靠了下来,又冷又饿,女孩紧紧将羊抱在怀里,就这样昏睡着了。

    第二天当女孩醒来时,自己已经在家里了,小羊已经不在身边。原来家里人见女孩没有回来,就连夜出去搜寻,最后在那颗大树下找到了女孩,那时女孩和小羊已经昏睡过去,佣人们就将她们带回去了。而小羊依旧被送回了羊圈。后来,父亲不再让女孩靠近羊圈了,将女孩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去了,至于那些羊,女孩就再也没见过了。

    院长很平静地将这个故事讲完了,和往常一样望着远方。不过院长这一次却意外地叹了口气,继续看着远方的朝霞。

    “为什么那些羊不肯走呢,它们明明会死啊。”依知听完这个故事很困惑,他觉得生命在受到威胁时却不去做任何挣扎很不何情理,对于他自己无法想象。

    “哎,对啊,它们为什么不肯走呢,为什么呢?”院长又叹了口气,将手靠在嘴边,眼睛迷成了一条缝,望着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然后转过头,笑眯眯地对看着自己的依知说:“那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了,回去好好想想吧,我相信你可解决这个问题。”院长摸了摸依知的头,然后就起身走了,和以往一样。依知看着院长的背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