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红权岁月 > 第四十三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王中山有老谋深算的后台老板赵梁兴,借力打力,很快打开了局面,平山中学逐渐走向了规范化。

    平山中学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赵梁兴看在眼里愉悦在心头,这说明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还是对头的,他对办教育越来越有信心了,但实质性的一步还没有迈出去,所有的这些指导都是务虚。

    最关键的步骤还是展现在了自己的面前,那就是秦川厂出钱对平山中学进行国有民办改造。就资金来说不成问题,但这件事情毕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省没有人这么干过,在改革领域算得上是一个禁区。

    说是一个禁区,其实南方已有地方就这么干了,效果很好,没有人说三道四,大家觉得这样做很正常,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但是本地的落后,注定了这是一件有政治风险的事情,北方不同于南方。

    赵梁兴,山东大汉,心里不免有些忐忑,这会不会成为了自己的绝唱。

    平中和秦川厂是两个系统,二者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怎么样跨出这道鸿沟,非自己一己之力所能为之的,这需要上下领导群众都要通过才行。

    去他娘的,我赵梁兴该得到的荣誉都得到了,该辉煌的时候也风光过了,即使一死,也绝无遗憾。赵梁兴下定决心要趟这一道浑水。干!为了此生无憾。

    钱的事情不是别的,必须通过常委会,自己也要清清白白。

    赵梁兴要和主要领导们通个气,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企业常委会,会上赵梁兴开门见山。

    “前两天平中的王校长来我这里倒了一滩苦水。说平中现状令他不能满意,他意欲改革,却遇到了不少阻力。但王中山不甘平庸一心要有所作为。看得出小伙子有强烈的使命感,他想对平中动大手术,从软件到硬件来个大换血。学校的管理已有眉目,但与软件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实在太差。他设想对学校进行国有民办改造,局里又不批准,现在由于缺乏资金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也在想,平山镇学校不少,可生源毕竟有限,现在各个学校都是饿不死活不旺的局面,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资源进行一下有效的整合?从我们厂的情况来讲,五八年投资建厂,四十年来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是要地给地,要人给人,县里镇里干什么事情都将我们放在前边,平山镇的父老乡亲给足了我们面子。可除了我们对当地经济间接的带动之外,我们并没有直接对当地人民办过什么大事实事,我觉得实在有点过意不去。我想从平中开始对当地人民来点表示。”

    “哦?”

    “同志们,古人尚且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只享受别人对我们的牺牲而问心无愧,平中实际上就等于是我们的学校,它现在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设想拿出一笔资金资助平中,也了解我们一片心愿。通过这个投入使平中真正解决后顾之忧,在渭北树起一面教育大旗。”

    “那需要多少资金呀?“宋书记睁大眼睛问。

    “数目不在少数,至少需要六百万吧。”

    “六百万?六百万给平山中学?老赵你可真舍得。”宋书记觉得数目太大。

    赵梁兴所说问题完全出乎大家预料。厂党委宋书记听了吃了一惊。六百万虽不是一个小数目,秦川厂也绝对拿得出手。但厂史上还没有先例去拿六百万去无缘无故去支援别人。

    宋书记继续说:“我也觉得我们确实欠平山镇一个人情,但是老梁,我们效益好是事实,但我们不是慈善机构。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去支援地方是不是不太合适。要是拿出四五十万没人会说什么,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我们厂里也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这方面需要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时,我们还得保证职工的收入,这就是一个两难命题,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好平衡啊,工人们能不能想开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

    主管生产的钱厂长认为厂里准备的技改项目比较大,急需资金。虽然帐面上的收入不少,但真正能拿出来的钱并不多,也不太同意赵梁兴的异想天开。

    “福利基金也不能砍。”工会主席言道:“现在的问题是加薪容易减薪难。现在一要技改,二要办学,势必影响职工收入。影响了职工收入,再波及团结稳定的局面,我们这么大个厂子,承担不起呀。这不,前两天上级下达的文件还在这儿呢。文件上让我们务必保持好团结稳定的局面。”

    “你们说完了没有?”赵梁兴问道。

    几个人笑着说,说是说完了,放在别人我们还不说呢。当然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最后怎么办,我们还是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绝无二话。

    老赵想过一把教育瘾。大家心里都清楚,每个人也不忍心扫老头的兴,可是,秦川厂姓公,话还是要讲在前面。

    “那我就决断了,你们不能后悔。”

    赵梁兴说:“首先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厂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可行性报告经过部里研究,已经批准了!”

    哗地一声,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几个人激动地就好象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一样,把手掌都拍红了。

    等大家平静下来后,赵梁兴继续说道:“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我们不但要进行技术改造,我们还要投资海外,谋求更大发展。投资于平中,不是说我们的钱就可以随便乱花。对这笔资金,我考虑有三。一者,虽然我们有子弟学校,但我们也知道我们厂子校的质量很差,我们的孩子学的不错的大多在平中上高中。平中办好了,就等于安定了我们的后方,我们不用整天为我们的孩子到底在平中上还是在别的地方上而考虑来考虑去。其二,我厂面积有限,现在都讲企业文化精神,可我们开展文体活动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想建大型电脑培训室,想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既没有地方也没有教员,而平中在这一方面和我们有互补性。我们借此机会和平中达成协议,让有关设施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共用共享,这样对双方都很有利;其三,技术改造肯定会使部分职工失去工作。我们投资平中,其中面临街道的一些门面房暂时归我们使用三年,学校的公寓楼也可以和平中商量安排我们几个职工。平中身处闹市中心,只要我们经营得当,自保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没有了包袱,改革的进行必将会顺利一些。”

    “你怎么不早说呢,来个大喘气。”宋书记赞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干脆拿出一千万,把我们的子校和平中合二为一,彻底把平中的所有问题解决了得了,不要搞个半拉子工程,还让别人说三道四。群众知道了这个道理,我想他们也会拥护的。把我们的秦川子校合并过去,然后腾出一些地方进行职工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方面的事情也不用去麻烦平中了,我们也好安排,免得到时候双方有冲突而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宋书记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赵梁兴说我们同意还不行,这个事情还要上职代会,如果职代会通不过,我们就到此为止。我们绝不能和群众对着干。

    秦川厂的职代会是相当完善的,凡事通过职代会已成惯例。

    这次职代会上,经过赵厂长深入细致的分析,代表们完全同意这个方案。职工们现在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自己吃点亏不要紧,只要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就是他们最大利益的满足。他们不但不反对,反而为这个设想击节叫好。他们说凡事跟着赵厂长宋书记没错。

    但当赵梁兴讲了千条万条道理郑重其事地将报告递上去的时候,上级给他批了两个字:“胡闹。”杨副部长把他叫到一边当面训斥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老赵,可以说你光荣了一辈子。说实在话,一辈子能达到你这个高度的人不多,秦川厂被你玩得团团转,你这个土皇上当得还不够滋润吗。我虽然高你一级,但我是真心羡慕你,我活的不如你呀。怎么一辈子都很清醒的人,临退休却要老夫聊发少年狂干这个意外的事情?我劝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事情,没有先例!你不管平中,谁能说你老赵一个不字?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异想天开了,报告你拿回去,回头我请你喝酒。”

    兜头泼的一飘凉水,把赵梁兴浇了个透心凉,但他不退缩不回话据理力争。

    老上级却不松口,坚决把报告打了回去,并对他说什么时间想通了,我用五粮液招待你。

    赵梁兴万分失望地回到了平山镇,把事情的经过向王中山简要的说了一下。王中山根本不知道有这档子事。虽然没有成功,但王中山仍然被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他只能不断地说谢谢谢谢。

    赵梁兴直视着王中山:“小王,我这里死路一条,就看你有没有能力起死回生了?”王中山感动地说我虽然没有你的气魄大,冲你这份情意,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那怕只有一线希望!是这样,改天我找王和平说说,看他有什么路子没有。”

    “王和平?”赵厂长哈哈一笑:“王和平顶用吗?秦川厂可是正厅级。”一听这个话,王中山只能一声叹息说死马当做活马医吧。王中山回头看着老赵通红的双眼,于是心疼地劝他先回去,留下来的问题不管有天大地大,都由他王中山来解决。能解决了是平中的福气,不能解决是他王中山无能,尽人事听天命。赵厂长握了握他的手说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要放弃,我看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