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汉魂不灭 > 第二十三章 短小精干
    “老三,听你这么一说,这后装填式燧发枪确实是个好东西,可是要做的话太慢了,一个月咱这也做不了太多啊,等蒙古鞑子打过来,你不能让没有这火器的的人空手上阵吧”

    确实认为张启设计的后装填式燧发枪是个好东西但太复杂费时的李三河,听张启终于介绍完了看了看同样是认为这东西可行的邓宝和麻绳之后抬头问冲着张启问道。

    “是啊...太费时了先不说你那齿轮机行不行,但看枪膛的上的那些复杂的机关,老三你要知道锻铁是要单点打的出来的,不可能用铸模的,我看这东西不可行”

    以前在船厂里多少还算个小官的邓宝见李三河的话有理,仔细考虑了一下张启所说的工艺要求后越想越不可行也不由得紧跟着说道。

    “就是,我看...”

    “你闭嘴”

    本身也想跟着两位哥哥一起对张启的后装填式燧发枪进行一下点评的麻绳,刚站起来话还没说出口便被张启没好气地一句闭嘴给打了回去,只得憋红着个脸又老老实实的蹲在了地上。

    “老三有事说事,你冲个孩子发什么火啊”

    看麻绳一脸委屈的被张启一声给骂了回去,自打四兄弟搭伙做饭以来一直就扮演大家长角色的邓宝不干了气呼呼的冲着张启数落道。

    对你没看错邓宝虽然在这次起义中一直给人有点拖后腿的感觉,但是在这以前或者说张启还是二狗子之前,他便是这四个人中的大家长和事老。

    四兄弟中谁欺负谁都不行,相对于李三河的霸道没正行,邓宝的稳重和不偏不袒使得他更像四个人中的一股粘合剂。

    但是这次邓宝确实是冤枉了张启了,张启之所以会这么大的气性,并不是因为张启被李三河跟邓宝说的理屈词穷无话可对,转头冲着没点眼力劲的麻绳泄愤。

    而是因为张启压根就没觉得麻绳这家伙能说出点什么好话,无非就是跟着李三河邓宝二人一起讨伐下自己过过嘴瘾就是了,而事实上麻绳这个没出息的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就没打算让他说下去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如果你问现在的张启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指定会说是时间,他可没指望蒙古鞑子会给自己俩仨月的时间厉兵秣马事实上也不可能。

    今天已经是三月中旬了,再过不了十天半月一到四月等被拉去修黄河的红巾军揭竿而起已经成事的时候,蒙元就会往山东也就是离自己不远的登州安插一个山东登州元帅府。

    虽然在历史上这个山东登州元帅府没有什么作为,在红巾军攻入山东的时候,连抵抗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

    一扭头成分的发挥了马背上的民族的优势,跑得比兔子还快可是毕竟是在自己的家门上啊。

    “二哥,你别急眼,刚才是我不对,不过对于枪膛的制造,谁说我要用锻造法了,我用的是切削法,将精铁板材加热然后用锻刀按样板进行切削整形,你没听过吧”

    不想浪费时间的张启冲着邓宝认了个错,接着有从怀里掏出了用一张张草纸剪出来的后装填式燧发枪各个零件的模板自信的说道。

    “切削法是个什么玩意,没听过啊”看张启自信的表情,坐在地上的三人一脸茫然的问道。

    “不是说了吗,先将镔铁锻成这么厚的钢板,再将钢板加热然后用用锤子敲打锻刀就是这个东西按样板进行切削整形”

    看着追问的三人,一脸无语的张启只好一边解释着什么事切削法,一边用手比量着不到三毫米的钢板厚度后又从手里的一堆草纸模板中找出了几个自己想象出来的锻刀模型。

    其实就是几把做木匠用的不过都相同比例放大加厚的,三角刀,起子,版刀,打孔用的锥子。

    “还是太麻烦了,光做这些吧,就得好几天,你知道官兵什么时候来啊,万一要是这几天就来你让我么怎么办啊”

    看着张启手里的一大摞样板就感觉有点晕的三人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头摇的跟波浪鼓似的否定着。

    “他们不来我还要去找他们呢,以后不许叫官兵要叫蒙奴鞑子别整的自己跟山贼似的,,告你们我还有秘密武器呢看好了”

    看着一篮不相信自己的三人张启一脸孺子不可教也得表情,一边说着一边从草纸堆里拿出了几张没有被剪成样板的设计图放在了三人的面前。

    张其所谓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简化了的后装填式燧发枪,和铸铁手留弹还有装在一个铁桶里的火箭发射器。

    简化了的后装填式燧发枪或者应该称之为是滑膛式火绳枪,整体除了枪管口径以外都被张启给改的面目全非,不光枪支构造简化了很多。

    整体部件也都改成了易于大规模生产,采用张启自己结合了失蜡法和铁模法铸造的铸造件。

    连长度都缩减到了不到一米,整体就是在枪膛部位长了个大肚子的cs里的单喷和警匪剧里的伍连发。

    整体构造是这样,张启先是将后装填式燧发枪的推拉式枪膛改成了一个用铁箍和铆钉固定在枪身上。

    侧面带有一个引火口直径为四公分,厚度是一公分,长八公分,内径为两公分,最大装填量可以达到惊人的100克嘿火药,带有一圈阴丝的圆柱形药仓。

    又将枪管改成了用铁箍虚锢可以左右摆动前后拉动五公分带有一个握把,直径为三公分后度为一公分,带有一圈能跟药仓结合的起到密封和固定作用阳丝的滑膛式枪管。

    除了上述有点技术含量的改装外,张启同时还把击发方式改成了更为简单原始,但是失败率也比较高的火绳式引火击发。

    而采用了以上办法铸造的后装填滑膛式火绳枪,虽然仍采用线膛枪的米尼弹,超大的药仓也能提供媲美线膛枪的初速。

    完全可以做到五十米指哪打哪可穿透二层重甲,一百米可穿透一层皮甲,二百米嗯...落在身上应该还挺疼的,不过前提你要打的中。

    虽然有射程和威力上的优点,但是自重便达到了十五公斤,后坐力更是大的惊人,再后来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概一个星期吧。

    很多明军在训练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瞄着前方一开火却打到了天上,而右手的虎口由于承受后坐力最大很多都震裂了。

    所以这种枪根本不适合站姿和立姿射击,只适合沟壕战的半卧式射击,当然张启也没打算跟蒙古鞑子正面对拼,躲在壕沟里打黑枪要比站着当箭靶子舒服得多。

    而随着这种枪的恶劣行径,它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还很威风叫“震虎口”,不过很多听过它的人,都以为或者是因为随着张启的大名如日中天更愿意相信是“镇虎口”。

    虽然镇虎口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牺牲了线膛枪的轻便和三百米以上的精准射程,但是易于铸造,以张启现在的产能就能达到一天三百支以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都是张启所带领的明军的主力装备,在后期甚至很多明军都配发了后装填式燧发枪以后很多人也是将其留在身边。

    相对于线膛枪的精准和轻便,明军们更愿意用它来打已经进入了五十米以内的敌人。

    一是,因为一但敌人突入壕沟线膛枪太长不利于挥动,而傻短笨粗可又结实无比的镇虎口,却是一把很适合壕沟战的钝器连通用军刺都不用装砸都砸死了。

    二是,也是真正的原因,五十米之内镇虎口有着和线膛枪几乎相当的精准,而子弹的初速却大得多,只要打中腿脚这些部位完全可以直接从人的身体上撕裂下去,而明军们无疑很喜欢这血腥的场景。

    虽然张启对于这一点很不认同,但是谁让自己第一次给他们的印象就是把百十个蒙古鞑子给凌迟了,自己也就不好说些什么了。

    而这一点不光彩也在后世被解读成了,为什么张启往往能带着一两万人的明军打败甚至完胜比自己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敌人的一个原因。

    在他们口中张启和他的军队就是一群刚从地狱里爬出来,还冒着热乎气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