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江山多娇 > 第四章懂事孩子
    紫筠道了谢,便到里间去换了衣服,这粗布长裙穿上是把人严严实实的裹住了,可是这大夏天呆在屋里还是有点热。但古代的夏天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夏天那么热,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有凉风吹过来,还是很凉快舒服的。薛婆婆还拿了一个木簪帮紫筠把前面的头发挽了起来,后面的头发披着,并且编了两根小辫子垂在胸前。紫筠照了一下镜子,觉得这身妆扮虽然简单,还是很俏皮可爱的,而且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天气原因,还是穿越过来的时候被强大的气流挤压过,自己的皮肤显得比以前紧致年轻了很多,一点也不像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怪不得大宝二宝见了她要喊姐姐。

    紫筠又问薛婆婆要了一个布袋子,把包里的东西拿了出来,这个菲安妮的大包在古代还是很扎眼的,紫筠想了想,既然自己能穿越过来,以后说不定还会穿越回去,钱包、手机、充电器、瑜伽服和连衣裙高跟鞋还是留着吧。对了,手机快没电了,也没有信号,还是关机吧,保留点电量吧。零食跟这套运动装、鞋子,还有这个包都送给婆婆吧,自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肯定不能在这里呆久了,走的话带着也碍事。紫筠把东西收拾好,就出了院子。

    到中午的时候,大牛两口子、二牛媳妇还有两个小孙子,都回来了,薛婆婆和两个媳妇在厨房里忙活,大牛在院里劈柴,大宝二宝在旁边帮忙,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现代,有哪几个孩子才五六岁有这么懂事的,帮着家里做事。不一会儿,菜都上桌了,薛婆婆招呼大家坐下吃饭,并且介绍道:“这是陀国的紫筠姑娘,跟父亲走失了,这是我们大牛两口子、二牛媳妇…”大家都笑着坐下,虽然都是一些田里的野菜,佐料也少,但是却很新鲜爽口,加上薛婆婆一家的热情招待,紫筠这顿饭吃得心里暖暖的。吃完饭,二牛媳妇还要给二牛送些菜到茶摊上,紫筠要帮着收拾碗筷,被薛婆婆拦了下来,紫筠便坐在院子里跟大宝二宝聊天。

    “大宝你多大了呀?”

    “我六岁了,弟弟二宝也快五岁了。”

    “那你们天天玩什么?平时去念书吗?”

    “爹说,只有村长和地主家里孩子才能去镇上念书,我们家里穷,我们要快点长大,帮爹娘做事,这样爹娘就可以不用那么累了!”

    紫筠听了心里又是一震,这么懂事的孩子。可惜不是在二十一世纪,紫筠以后的去路还是个未知数,要不然她真的很想帮助这善良的一家人。

    薛婆婆走了出来,开口道:“紫筠姑娘,你要是不嫌家里简陋,就在我们家里住两天等等父亲吧?”跟父亲走失是紫筠瞎编的,她在心里跟薛婆婆说着对不起,想着薛婆婆说前面有一个清河镇,自己还是到镇上找找机会看看吧,嘴里说道:“我不等了,说不定我父亲在前面镇上等我呢!他有马车肯定比我要快!”

    “噢,这样啊,那我也不多留了,我让大牛看下村里的牛车下午到镇上去吧?坐牛车快一些,也就两三个时辰,走路的话估计到晚上都走不到呢。对了,这个你拿着。”薛婆婆递了一些碎银子过来,紫筠连忙推着不要,说她欠婆婆太多了,不能再要婆婆的银子了,婆婆非让紫筠收下,说出门身上一定要带些钱防身的。紫筠把皮包还有衣服送给婆婆:“衣服改改可以给大宝二宝穿,包是软面真皮的,可以把皮子裁开给大宝二宝做鞋子,还有这一点零食给大宝二宝吃吧!现在天热,这两天就吃了吧,免得变质,这些你一定要收下……”

    大牛媳妇过来问紫筠,“紫筠姑娘,这‘杀骑马’和蛋糕真好吃,到底怎么做的?”紫筠告诉她是用面粉、鸡蛋、白糖、蜂蜜等做的,如果大牛媳妇愿意学,紫筠可以教她。可是婆媳二人听到这些材料就黯然了,这些都是金贵东西,怎么可能为了两个孩子喜欢吃就去做呢?紫筠看着她们的样子,说道:“这个紫薯条你们可以做呀,你们也可以做一些拿到茶摊上去卖,材料也普遍,家里应该有紫薯或红薯吧!”婆媳二人点头说红薯是有,可是没有糖,还是做不成。

    紫筠就把做法告诉二人,很简单,把红薯打成泥状,放在锅里煮,快煮化的时放糖进去,这样会越煮越黏,一边煮一边搅,然后煮得快搅不动的时候,捞起来。放进盆里快干的时候,把薯泥搓成一条一条的,再切成很多小块,把小块拉长搓圆,可以根据口味沾上少许上芝麻,放在院子里风干就可以了。婆媳二人听了很是高兴,连连感谢紫筠。紫筠摆手说道:“这是应该的,要不是薛婆婆您,我现在指不定在哪饿死了,应该是我谢谢您才对。”大牛媳妇又给紫筠收拾了一套衣服,说道:“妹子,你拿着换洗吧,千万不要嫌弃就好。”紫筠随口问了句大牛媳妇多大了,大牛媳妇不好意思答道二十有四了。啊?比紫筠还小,可是大牛媳妇看着像三十好几了,想必是古代人天天在田间劳作,又成婚早,所以显老相了些吧!紫筠笑问大牛媳妇看她有多大了,大牛媳妇说顶多也就十五六岁吧,紫筠笑笑,心想还是不告诉她们自己的实际年纪了。

    说话间大牛回来了,说刚好下午有牛车到镇上,让紫筠去村里路口等着,婆媳二人帮紫筠把东西收拾好,就一起送紫筠到村口。不一会儿一辆牛车在紫筠面前停下,车上还坐了两个小伙子,一个少妇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车上的人见到大牛都喊大牛哥,大牛跟紫筠介绍到:“这是我们村里的大柱二柱,大梅,这是我们家的远房亲戚紫筠姑娘……”

    三人跟紫筠问了好,紫筠心想,这薛家村的人起名字也真可爱,家里的孩子就想一个名字,一二三四的取下来倒也省也不少事,想必是因为人们都只顾上种田糊口,哪有心思想孩子的名字,喊着顺口就行。紫筠上了牛车,大牛给了赶牛车的人几文钱,说不要再向紫筠收车钱了,并请他照顾一下。紫筠不禁感慨,这古代的人真的很纯朴好客,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回来报答薛婆婆一家人。

    这赶牛车的人技术算是好的,可是这路坑坑洼洼的,摇的紫筠想吐,对面那个少妇大梅开口询问怎么啦?紫筠摆摆手,连说没事。大梅从随身小包里拿了一颗梅子递给紫筠,紫筠道了谢接了过来含在嘴里,好酸呀,却压住了呕吐。走了大概一个多时辰,路渐渐好走了,大梅开口道:“紫筠姑娘不是本地人吧?”

    紫筠答道:“我虽然是中原人,但从小在陀国长大,对这里是不太熟悉。”

    大柱二柱听到紫筠说是从陀国来的,也好奇询问道:“听说陀国那里很富饶,那里的人们都是蓝眼睛高鼻梁,个个都会唱歌跳舞,不过听说很远很远,到中原赶马车都要走上好几个月,是真的吗?”

    陀国本来就是紫筠瞎掰的,不过听薛婆婆的描述,应该说的是维族没错,紫筠点头道:“是的,而且我们那里还有哈密瓜、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