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心 > 002 养子
    由于方家院落是前店后家,动静闹得有些过大,引来不少人挤在店口围观。

    小方晴的爷爷带着大伯父去县城进货去了,还没有回来,四叔方玉贵刚刚送货回来,见到店门口围着一群人,吓了一跳,急忙扒开人群走了进去。

    四婶是个胆小的,看到此事后,也忍不住要上前拦阻,可是由于谢氏和小方晴的哭声过于凄惨,两个儿子也被吓坏了,跟着大哭不说还紧紧抓住她的衣襟不放,她一边安慰孩子一边着急的团团转,这时就见丈夫走了进来,急忙拉着两个孩子跑到他身边,泪水涟涟的将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

    方玉贵虽然木讷,但是心地不坏,低声安慰一下自己的妻子,然后就走到喜婆跟前,就见小方晴那惊恐的小脸,见到他后,大声的喊:“四叔...四叔...我不去...我不去...”

    方玉贵感到心很痛,指着那个喜婆说:“放手”。

    喜婆一愣,随即瞪着眼睛大声斥责:“让开,你娘已经收了聘礼了,为什么不让带人?”

    这时,喜婆带来的杨家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开始怒骂,方玉贵不善言辞,也不争辩,上前几步就要伸手抱小方晴。

    那些人怎么能看着,也跟着动了手,一时间就与方玉贵撕扯起来。

    喜婆紧紧抓着小方晴的小胳膊不放,恨恨的大声说:“方老婆子,你家这是什么意思啊?既然不愿意,为什么要收下杨家的聘礼?现在横加阻拦,不放人,是想吞下聘礼不成?”

    奶奶陈氏见四叔上前阻拦,一边拉着谢氏一边骂四叔:“老四,你个兔崽子快让开,我这是为了晴儿好,是让她去享福的。”

    四叔大声地回了一句:“娘,此事做的不地道,不能这样对待三哥,”说完,就试图用力将几个人甩开,好去解救小方晴。

    小方晴不太懂大人们说的话,她见挣脱不了那个婆子的手,就趁那个婆子不注意,低下头狠狠的咬住她的手腕。

    “啊…”那个婆子疼得大叫一声,然后用力将小方晴扔了出去,小方晴在院子里滚了几滚,后脑勺撞到台阶上昏了过去。

    当小方晴第三天醒过来时,魂魄已经换人了。

    由于当时郎中判断小方晴已死,所以,方家不仅将聘礼退还,与杨家解除了婚约不说,还赔给喜婆一笔医药费。

    此事让陈氏鸡飞蛋打,为此,老太太将怨气就全部撒到她们一家身上,加上方晴的爹爹不在家,没有人给她们娘几个撑腰,虽然四叔为了缓解奶奶的怨恨,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补救,但成效很不明显。

    方晴醒来后,在娘和哥哥的交谈中,知道爹爹是服兵役去了,已经走了快三个月。

    听娘说,由于南边有叛军挑起战乱,新登基的皇上下了诏书,要大批征用兵役,每家必出一人前去军队效命,诏书很人性的表明:家里没有儿子的或是只有一个儿子的除外。

    方晴不由得心想,这一条,是不是就少了像花木兰那样的女孩,代父从军的机会呢。

    方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方玉石已经考上秀才,今年二十八岁,已近三十的人依然还在埋头苦读,希望能成为举人老爷,所以不能服兵役。

    三儿子方玉贵虽性格木讷少言寡语,但是家里的生意离不开他,制作香油核心技术都是三儿子掌握,所以为了一家人生活,他也不能去。

    那么兵役的名额就自然而然落到二儿子方玉生的身上。

    在小方晴的记忆中,当爹爹被征夫征走以后,她们的境地就一天不如一天,不说每天都要干许多的活不说,还常常受惩罚不让吃饭。

    据方晴分析,原来方玉生打铁技术很好,能挣不少银子回来,所以,奶奶表面上还算过得去,就连哥哥去私塾启蒙,也没说什么。

    现在,方玉生走了,家里没有进项不说,还有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吃闲饭,所以,奶奶陈氏就觉得亏了,加上方玉生去前线打仗,不知还有没有命回来,难道就这样白养这几个人?加上大伯母的挑唆,就动了卖小方晴的心思。

    让方晴不解的是:为什么老太太会这样对待她们?为什么老爷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管?他们不是爷爷奶奶吗?怎么一点亲情都不讲啊?

    这几天,方晴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想问娘和哥哥,又怕被他们发现什么端倪,直到昨天,自己因为不给方娟她们洗衣服,被大伯母骂,才知道原来自己爹爹是个“野种”。

    这更引发方晴的好奇心,难道爹爹是小妾生的?还是外室生的?那么爹爹的亲娘在哪里?难产去世了吗?

    哎…这具小身子年龄太小了,好多事情大人都不跟她说,又不好乱问。

    院子里还是黑漆漆的一片,只能看到站在院中陈氏的一个黑影,在院子西边,有一炉灶生起火来,火光将院子里的黑夜驱散,在清冷的秋季中,给人些温暖。

    哥哥的小身影在炉火的辉映中忙碌着,同时还夹杂着切猪草的声音。

    方晴瞪了院里那黑影一眼,轻轻地将木门掩上,然后熟门熟路的往东边鸡舍那跑去。

    方家院落是三进院,第一进是临街店铺,方家主要以卖香油为主,同时,店铺里还卖一些日杂用品。

    第二进是三间正房,主间住着老爷子方会全和老太太陈氏,西间住着老大方玉石一家,东间住的是二姑方蕙兰和三姑方惠婷。

    这时,正房三间房都没有透出光亮,也没有听见动静,看样子都还没有起。

    正院的西厢房共有三间,一间作为存放日杂用品的仓库,一间是加工香油作坊,另一间是四叔方玉贵一家居住。

    东厢房有两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加工豆腐作坊。

    在东厢房与后院连接处,有一口井,平时都去那里打水。

    正房后面就是后院,后院不大,两间茅草房,一间是方晴她们一家居住的地方,另一间是柴房。

    茅屋两侧,西边是两个猪圈,养着四头大肥猪,东边是鸡舍,在鸡舍周围,用竹子编成半人高的竹篦,形成独立的小院,圈养着十几只鸡。

    方晴绕过院中的石磨,走到鸡舍旁,拿起一把快要秃了顶的扫把,打开别着的竹门走了进去。

    借着淡淡的晨光,挥舞扫把开始清理鸡舍前的小院。

    将地扫干净,用簸箕将带着鸡粪的尘土产走,倒到西头的粪堆上,又将簸箕送回鸡舍旁,在拿起木盆往西边的棚子走去。

    走进棚子,在竹筐中拿起昨天采来的野菜,放到破旧的案板上,开始剁鸡食。

    老太太陈氏,见到她们一家有条不紊的开始干活,就嘟噜着脸,用严厉的三角眼瞪了瞪,嘴里低声咒骂几句就去了前院。

    哥哥方舒平将猪食已经熬上,由于个子小,他正站在灶台上,用一个木棍奋力的搅动着,怕粘稠的猪食糊了锅底。

    猪食是由猪草和麸皮制成,里面还加了一些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

    方晴趁这个空挡,轻声问:“哥,你就跟我说实话呗,为什么奶奶她们这样对咱们?是不是爹爹不是奶奶生的?我的脑袋磕了一下后,好多事有些忘了,你就跟我说说呗。”

    方舒平愣了一下,小脸上带着一丝苦笑,低声说:“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那你就将你知道的事儿告诉我吧,省的我自己乱猜,”方晴急切的说道。

    “嗯….这件事…我也是听镇子里人说的,不知是真是假,是不是你也听了一些传言?”

    “啊?”方晴忙乱编的问:“难道爹爹真是祖父小妾生的?或是外室生的?”

    方舒平瞪了她一眼,恼怒的说:“别听那些人乱嚼舌头,什么小妾什么外室,那是往爹爹头上泼脏水哪,实际上…爹爹是祖父的养子…”他声音越来越小,方晴停下手里的活才能听清。

    没等方晴接话,方舒平接着说:“说是..说是爷爷跟主家进货时将爹爹捡回来的,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这个我还是听韩师奶说的,爹和娘从来不跟我说起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