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心 > 015 请求
    这时就听有人在喊她,方晴傻傻的往声音方向望去,只见爹爹正冲她招手,她慢慢的走过去,擦了擦眼泪,抬头问道:“爹爹,是你吗?晴儿不是做梦吧?”

    方玉生一把将她抱起说:“我的宝贝闺女,是爹爹回来了,来,摸摸爹爹,看是不是做梦?”

    方晴用小手慢慢的摸上爹爹的脸,与小方晴留下的记忆慢慢的对比着,爹好像比记忆里的样子更黑了也瘦了,但眼睛却比原来更明亮了,身上的气息还是那样的熟悉,这有些陌生的面孔让她发自内心的感到依赖和温暖。

    方晴一下搂住爹爹的脖子,大声的开始哭诉:“爹爹,你可回来了,你知道吗?自从你走后,我们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不管娘怎么起早贪黑的干活,奶奶总是不满意,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惩罚我们饿着我们,就连弟弟也不放过….”

    她把来这几天,见到娘所受的苦,哥哥和弟弟所受的罪,当然还有自己所受的欺辱,一股脑的控诉出来。

    被爹爹抱在怀里,能感到小方晴的依恋,方晴对这个家更加憎恨,她要为小方晴诉冤,她还要让爹爹知道,爷爷他们多么的两面三刀,多么的狠心,别再因为顾忌亲情,让她们再在这个家里受苦受罪了,再有,她要在离开方家之时,争取到外面的舆论支持,让大家知道真相,省的爷爷他们恶意的给爹爹冠上不孝之名。

    方舒平拉着爹爹的胳膊说:“爹,不是儿子不孝,而是在这个家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这不,我们拿着行李正想搬出来,爹,你看看妹妹弟弟的身子骨瘦弱的,我怕再被奶奶这么折腾下去了,她们就....所以,我只好带着娘和弟妹出来,就想着,即使是要饭也能保住一家性命吧,可是,奶奶说要给银子才能放人,不给银子的话,就让我们当奴隶做牛做马还银子,还要将妹妹卖了,”说完,低下头擦起眼泪。

    强儿在三舅的怀里喊着:“爹爹,别让奶奶卖姐姐,奶奶刚才可吓人了呜呜….”

    谢氏也哭泣的说:“他爹,让我们娘几个搬出来吧,咱们什么也不管家里要,你回来正好,跟他爷爷说说,咱们不是分家,只带着咱们的被褥出来单过就行,以后咱们挣了钱慢慢还,千万别把晴儿卖了,”说完,就又哭了起来。

    方晴指着大伯母和三姑说:“爹,奶还有大伯母,三姑还说,爹主动去服军役,不是为了方家,而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她们能说出这话,就表明她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心肠已经黑了,咱们可不能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

    方玉生的脸由白变黑,身子颤抖,双眼泛红隐约带着泪花,咬牙强压抑住自己内心的痛苦,他之所以主动替方家服兵役,就是怕大哥和弟弟为难,怕家里破费,怕两位老人着急,同时,希望自己这样做,能让家里善待一些自己的老婆孩子,能让老婆孩子生活的好一些,可是,自己刚刚离家三个月,家里就这样不容,看样子无论自己怎么做,也暖不了他们的心啊。

    三舅气得对大伯母她们大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狠心?你们对孩子也下的去手?我姐夫姐姐这么多年做的还不够?姐夫替方家服兵役,你们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还能说出这样让人寒心的话?你们的心太恶毒了吧?”

    跟着方玉生身后的几个兵士,也大声的斥责:“方家怎么教的?你们怎么一个个这样坏的心肠?难道不怕报应吗?”

    围观的人群也开始有人声讨,开始为方晴她们打抱不平了。

    “真是蛇毒心肠啊,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卖了啊,这是做奶奶能干出的事?”

    “不是亲奶奶啊,这个是养子,这不,刚刚替方家服军役,这就开始折腾老婆和孩子了,哎…可能就想着,这个养子去了战场一定没命回来,将这几个卖了还能换点钱呗。”

    “是啊是啊,那个老婆子每天天不亮就开始骂人,声音可大了,左右街坊谁不知道啊,她家旁边客栈掌柜的,因为这个还找过她家的老头子呢,可是依然不改,依然老早起来就开始骂。”

    “没想到,秀才的媳妇心肠这样坏,想必秀才也好不到哪里去。”

    “是啊是啊,一家子都够坏的,就那个小姑娘,能说出这样没良心的话,就是个心黑手毒的,谁要娶了她可就倒了八辈子霉了。”

    “她的姐姐今年已经十六岁了,还没有寻到亲事呢,想必也是个癞瓜,她妹妹那样坏她一定比妹妹还坏。”

    “哼,还秀才家呢,这样人当官老百姓还不得受死罪啊,朝廷可得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样的人要是当了举人老爷,可就坏了…”

    二姑和三姑脸面有些挂不住了,顾不上鬼怪之说,急忙跑进院里报信。

    这时,院子里传来小孩的大哭声,大伯母这才想起,自己的儿子还在炕上睡觉呢,带着三个女儿也急忙跑进院子里。

    方玉生将方晴放到地上,满脸肃穆的对街坊四邻说:“大家都听到了,玉生不敢言父母之过,但自身为父,总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而无动于衷,刚才虽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但玉生还是觉得为了给家里减少负担,为了让爹娘少受点累,还是带着老婆孩子搬出去住合适,今天,就请各位街坊邻居给做个证,方玉生带着老婆孩子从方家搬出去,不分方家一份财产,不要家里一枚钱,以报爹娘多年的养育之恩,”说完,对着人群抱拳施礼。

    有人说:“兄弟,干吗不要钱啊?这几年你给方家可不少挣银子吧,怎么说也得给点钱啊?”

    还有人说:“是啊,你可以不要,方家却不能不给,养子怎么了?既然养就是方家的儿子,是儿子就得分家产,怎么也得给一些吧,何况还替方家服军役呢,要不女人和孩子怎么生活?”

    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说着,这时,老爷子方会全带着大儿子方玉石从店里走了出来,听到大家议论,眼珠转了转,一脸激动地望着方玉生说:“生儿,你怎么回来了?为什么不进家啊?”

    又对抱着强儿的三舅谢三亮热切的说:“这不是孩子三舅吗?快快快,快进屋快进屋。”

    没等三舅回答,方玉生上前几步跪下,“当当当”用力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一脸泪水的对方会全说:“爹,玉生自问长这么大,从没有做一点对不起方家的事,拼命努力替方家分忧,一心想着报答爹娘养育之恩,就连服军役自己也是主动报名的,可是儿子刚刚走了三个月,儿子的媳妇和孩子竟然受了这么多的苦,爹,儿子要带着老婆孩子搬出去住,一方面跟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另一方面也让爹娘少操点心。”

    老爷子急忙上前拉方玉生起来,嘴里说:“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怎么就信小孩子的话,不信你爹和你娘了吗?”

    方玉生没有站起,双目含泪望着老爷子痛苦的说:“爹,这些年不管我受了多少委屈,老婆和孩子跟着我受了多少委屈,儿子都没说什么,只想着一心报答爹娘的养育之恩,也一直相信爹的眼睛是亮了,心里是公正的,只是一时没有了解或是没有看到,才让儿子一家受委屈,所以,儿子一直相信爹,相信有一天爹娘能知道,儿子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所受的委屈。

    可是,爹,这次儿子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了,因为要不是四弟拦挡着,恐怕今天就见不到晴儿了,假如晴儿的头在磕的重一些,恐怕她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吧?在这么严重的事情面前,儿子真的不敢信了,也不能信了。

    爹,儿子上战场,刀枪无眼,不知还有没有命回来,请看在我替方家卖命的份上,准许我们一家搬出去住吧,我们只分家,不分财产,儿子当这么多乡亲邻里发誓,儿子不要方家一枚钱一点财产,只分出去单过,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儿子在战场上不再牵挂,只是在命丧那一刻,能闭上双眼….”

    说到这,方玉生泪如雨下,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谢氏控制不住,跪倒在丈夫的身后伏在地上浑身颤抖地哭出声来,方舒平扑到方玉生身边,恐慌又依恋的紧紧地抱着爹爹的胳膊也大哭起来。

    强儿则在三舅的怀里,吓得大喊“爹...爹...”,然后“哇哇”大哭起来。

    方晴来到谢氏身边,满面泪水跪下,用手轻轻地安抚着谢氏,却没有哭出声,她望着方玉生那刚毅的侧脸,低声的祈祷:小方晴,要是你在天之灵能听到的话,就一定要保佑你爹啊,千万别让他在战场上出事,他今年才二十六岁啊。

    三舅的眼睛里也流下泪水,他很想上去拉着姐姐姐夫就走,可是那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围观的人,被方玉生的话,感染的也都跟着流泪,女人们哭出了声,男人或无声流泪或红了眼圈。

    老爷子站在那里,脸色深沉,眼睛盯着地面没有说话。

    方玉生将激动地情绪控制一下,接着说:“爹,儿子不想奢求太多,只是希望平儿和强儿为自己这一脉人,能子嗣传承下去,希望晴儿不会被人随意嫁人或发卖,长大后能寻个好人家,一辈子有个依靠,爹,儿子这点希望不过分吧,请爹答应儿子分家的请求,”说完,又“咚咚咚”磕了三个头。

    谢氏和平儿也跟着磕头,只有方晴跪在那里,低头望着地面不知在想什么。

    哎…她能想什么,只是作为不一样的灵魂,所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她实在不愿给这样一个两面三刀、阴狠狡猾的人磕头,要不是怕表现的太明显,她连跪都不会跪的,所以只好低头假装沉思。

    方玉石走上前,想将方玉生扶起,劝慰的说:“三弟,千万别意气用事,你可想过,弟妹带着孩子出去住,以后该怎么生活啊?”

    方玉生还没有说话,一直低头沉默的方晴,抬头瞪着纯净的大眼睛对他说:“大伯父,我娘会做豆腐啊,咱家每天卖的那些豆腐,可都是我娘一个人做的,家里人除了我,谁也不帮忙,镇子上的人都知道,娘做的豆腐最好吃了,进镇子里赶集的人,也都知道我娘做的豆腐好,常常来咱家买呢,大伯父,你总在屋里看书都不知道吧,要是赶上大集,咱家买豆腐的人都要排好长的队伍呢,所以,娘卖豆腐就能养活我们,到那时我们就能吃饱饭了,弟弟也不会被饿的连下炕玩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也不会常常头晕眼黑了,就能多帮着娘干些活了。”

    话音刚落,场面静了下来,众人的眼光齐齐的望向老爷子,惊讶愤怒不屑鄙视等等的情绪在秋风中飘荡,给老爷子无形的压力。

    人群里一个大娘打破这个短暂的寂静说:“我说方老爷子,你家每天卖的那么多的豆腐,都是三媳妇一个人做的啊?每天卖那么多钱,怎么还让孩子饿成那样?”

    “是啊,做事太狠了吧,是不是为了省点粮食,想将孩子饿死几个啊,”又一个大娘说。

    这一席话,再一次引发众怒,大家又一次开始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