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心 > 058纠结的荣誉
    谢老爷子带来十几个村里的壮劳力,这些肥料并不是只有谢家用,方晴的想法像现代人,功利心有些重,可是当今朴实的农民,对于肥料来讲比什么都看重,谢老爷子很不屑将这些珍贵的东西卖钱,他将肥料一股脑送给村子里的人,而且和里正商量好,一个茅房的肥料分配给几家人用。

    所以各家都派来代表,有些人家没有壮劳力的就没能来,里正则让这些人家出钱出粮食,管大家在镇子上吃中午饭的费用,而谢家则自愿搭上柴火和做饭的人工。

    谢老爷子带着一群人正要去看地方,门口来了一队官兵,拉着三辆马车的东西来到铺面前。

    送银子那个官兵仰着脸喊道:“东家,东家,我们搬东西来了,有人的话给搭把手。”

    二舅听到后,急忙跑出去打招呼,沟那沿村的人主动上去帮忙。

    家里家外大人们都忙得晕头转向,像强儿耀星耀明都被赶到犄角旮旯里玩,怕来往人磕着碰着,看孩子的方晴也被赶到这里,要不是三个小家伙的抗议,恐怕他们都差点被锁在屋子里。

    三个男孩在一起可以说是翻了天,方晴从没有觉得这样头疼,这样累的,强儿一个人还算老实,即使玩也不会太让人操心,可是,耀星耀明来了后,可就撒开欢了。

    最后,还是方舒平提前回来才让方晴轻快一些,由于街上很乱,夫子又放假了,看样子这个夫子心理素质也不怎么好,这种情况就无法淡定了。

    三个小破孩在一边玩骑马打仗,喧闹声很大,方晴则跟方舒平坐在小凳上说话,声音也跟着大起来。

    “离上冻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看样子来这么多的民工,肯定是要抢工期啊,不知能不能抢修好,要是在冻期赶不出来的话,恐怕就要等明年开春了,”方舒平老成的分析着。

    “还是别赶出来的好,最起码咱家还能挣一冬的钱,再说,要是码头修好,是不是咱们这边也要开战了啊?”

    “这个不好说,咱们这边地处偏僻,按理说打不到这里,可是为什么要在这里设重兵呢?要说横江的渡口有许多,怎么偏偏选上咱们这里呢?里面一定有咱们不知道的事情,哎…南边的战事不知怎么样了,爹不知过得好不好?”方舒平最后一句是轻声说出来的。

    自从爹走后对于爹爹的话题就一直很敏感,大家都装成鸵鸟有意无意的避开,怕娘太伤心难过而病倒。

    方晴不知该怎么接话,只是沉默的低下头,她心里虽没有哥哥心里对爹爹思念牵挂的那么强烈,但心里也不是滋味,有了爹爹,这个家才完整,自己这一生也算是完满,如果爹爹不在了,哥哥和自己肩上担子会更重….

    “难道是因为那些黑衣人?要不是他们过来恐怕咱们这也不会引起朝廷的重视吧?”方晴估计应该是这样,要不怎么战事起了这么长时间,刚刚在这里布兵。

    “嗯,你说的有些道理,听说先从江那边过来个重要人物,那些黑衣人才追到此处的,”方舒平将听到的事说了出来。

    “啊?什么重要人物?谁啊?”方晴觉得很惊讶,一下联想到那个男子所护送的马车,难道那里坐的是大人物?可是,马车里不还坐着丢玉佩的小破孩吗?

    这时就见三表哥跑了过来,边跑边喊:“平儿平儿,快,快去前院,小岗村来人了,让你和姑赶紧去呢。”

    “什么事?”方舒平站起身迎了上去。

    “说是方家家族和你爹立了功,朝廷奖励方家,要给方家建牌楼呢,说让你也去,代表你爹接受奖赏呢,”三表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

    方舒平听完后,就往前院跑去了,三表哥看了方晴一眼,没有说话随后也跟着跑了。

    方晴也想去,可是看了看还在打得热闹的三个小崽子,嘴张了张没有喊出声,要是带着他们,一定会马上被赶回来,算了吧,反正去小岗村也没有自己什么事,方晴自我安慰地想。

    牌楼就是牌坊吧?牌坊,是朝廷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这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不知二祖爷激动成什么样子,不知胡子抖全身都要发抖的吧?

    方家家族能得此荣耀,自己一家可是第一个大功臣,奶奶她们在想欺负恐怕不容易了。

    可是,方家就是救了几个人,又给衙门报了信怎么得到这样大的奖赏呢?难道所救之人不凡?比如说那个美男,还是那群人也有那个重要人物?

    方晴坐在那里琢磨分析:也许当朝新帝为了笼络民心,将方家这小小之举放大成这样大的功绩,是想让方家作为一面旗帜,彰显和宣扬皇恩浩荡,同时也表现新皇亲善亲民的优良品质,让更多百姓有归附之心支持之心,同时成为舆论导向,起到稳定北方民心的目的,省的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被叛军拉拢过去。

    可是这样对于方家好吗?虽然像二祖爷他们一定渴望着这种荣耀,虽然此事对于方家人来讲百年难求,虽然方家人从此扬眉吐气地位攀升,然而机会不对时间不对啊。

    假如叛军要打过来,那么方家势必会受到重创,势必会成为叛军打击新皇的靶子,势必成为叛军震慑老百姓的工具,方家到时恐怕都会被血洗吧?凡姓方的都逃不过一劫。

    这样的结果方晴不敢往下想,就这样已经是一身汗了。

    方晴抹了一把额头,压住内心的恐惧,安慰自己说:往好里想吧,假如叛军败了正规军胜了,那么方家子弟以后发展可就顺利许多,不论是走仕途还是经商,或是种田学手艺,管理这一片的官员,不管是谁来怎么换,都会给皇帝面子关照方家的,毕竟是有功勋之家族,哥哥和弟弟也会一样受别人尊重,就是自己婚事也跟着水涨船高。

    呸呸呸,自己才多大啊,怎么就想到这里了?

    要不怎么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呢,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啊。

    在方晴纠结担忧乱糟糟的情绪中,方舒平带着谢芳草去了小岗村,再去之前,还换了新衣,两个人神清气爽地走了。

    跟回去的还有几位堂兄,毕竟是方家大事,要是接圣旨的话,男丁们可都要出现,再说这样的事情一生很难遇到。

    堂嫂们没有回去,豆干和豆腐不能停工,由于外来人口剧增,豆腐干和豆腐的需求量也跟着猛增。

    方晴现在最发愁就是晚上数钱了,因为都是一文一文的,所以数起来很费功夫,最后,她将这个工作安排给二表哥三表哥还有哥哥,每人分一堆,数完后再报数。

    高大叔已经走了两天了,从县城还没有返回,不知是谈判的不顺利还是遇到什么事了,方晴已经准备最坏结果,要是怕战火起,马老板不买断的话,就将豆皮的技术卖出去,也能有一笔收入。

    家里虽花销大,但是银子数量递增很快,福来饭庄的豆腐和豆干量一下提高一倍,胡大哥他们又介绍几个部队的采买,还有另外几支部队找到市场上订货的。

    只是遗憾啊,这样大的需求量维持时间很短,码头修好,恐怕部队就要过江,民工也跟着撤离,到那时篦子镇就有点人去楼空的感觉了。

    大人们各忙各的,街上乱码头乱,现在轮到小岗村也乱起来了,方晴用小棍在地上练字腹诽着:就连自己身后也乱,三个臭小子正打仗打的不亦乐乎,看样子不到吃饭时间没人能想起在角落里几个疯折腾的小孩了。

    姥爷他们的工作也进展很快,军队的人知道后,还积极配合,民工们更齐齐赞颂,姥爷为此一天都笑口常开。

    沟那沿村的人到了申时收工回村,明天天不亮再往镇子上来,虽然辛苦,但是解决明年开村肥料问题,大家任劳任怨的,那发自内心的欢畅和对未来的希冀,让方晴感动,农民对土地的挚爱,是一代代遗传到骨髓中,在血液里扎下根的。

    直到傍晚,娘和哥哥堂哥们才回来,娘双眼红红的,哥哥和堂哥们则激动的红光满面,各个情绪盎然,看样子受到冲击不小,到现在还心潮澎湃着。

    其实没有圣旨,只是京官来传口谕,并拨了一百两纹银作为盖牌坊的费用,当地府衙也拿出五十两赞助,县衙拿出三十两赞助,看样子朝廷财政吃紧啊。

    不过,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个荣誉,一百八十两只能起木牌楼,别的材质钱不够

    爹爹正像那人所说,真的被任命当官了,是仁勇校尉,属正九品军衔。

    应该是最小的小官,记得有一个叫七品芝麻官的豫剧,可能比那个小官还小,不管官大官小,娘可是官太太了,自己和哥哥就都是官家子弟了呢,方晴美滋滋的想。

    这样的看法不在少数,大家都用这样的话逗谢芳草,就连憨厚的姥爷在饭桌上也跟着说笑两句。

    吃完饭,韩师爷他们听到信,一家人过来祝贺了,虎利和耀宗也跟了过来,自然大家又热闹一场,方晴在如此嘈杂的场合中跟强儿一样睡着了,她今天太累了,一个人看着三个小孩不说,还为了方家家族的未来,担惊受怕了半天,多不容易啊,比二祖爷还累呢。

    ~~~^_^~~~~~~^_^~~~

    第二更到,谢谢大家投票支持,女人感谢啊,姐妹们咱们再努力一把,推荐票就会过千了O(∩_∩)O~,真不容易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