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心 > 151盘算
    大舅母差点被这一席话恶心的吐了。

    二舅母淡淡的说:“我们就是眼光短,不想给晴儿添堵,所以,在陪嫁丫鬟上谁也别打那主意,想都别想。”

    高家四伯母气得身子发抖,瞪着大眼说不出话来。

    女方这边各存心思,男方那边也开始进行试探。

    高义辉笑呵呵的对高元平(方舒平)说:“平儿啊,我们知道,你们家捐款修建堤坝一定捉襟见肘很是吃力吧,我们既然来了,就干脆有高家家族来接手,怎么样都比你们建造容易些,放心吧,定会建造成为百年大计,保一方百姓生活无忧。”

    高元平听完后,眉头锁紧,同样表情的还有姥爷和大舅,韩师爷放下酒杯看了看高明健,既是这次来的最高长辈,要是有这个意思不是默认就是开口支持。

    高明健选择默认。

    谢大亮心里有些堵心:这是想在玉生扬名时,也跟着分一杯羹啊,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吧。

    平儿见三伯爷没有说话,就知道这次来他们也冲着摘这个胜利成果而来,要不不会这样兴师动众的,想明白后微笑的说:“堤坝已经建造差不多了,家里的银两还算富裕,谢谢大伯的慷慨,侄儿敬您。”

    高义辉见高元平婉转拒绝,正待开口劝说,韩师爷乐呵呵的开口说道:“堤坝都是我和平儿姥爷监工的,一年多的建造,马上就要完工,他大伯,要是你们早点来就好了,现在银子已经不需要了,呵呵。”

    三伯爷看着韩师爷那憨厚的表情。喝了一口茶心想:看样子利用方玉生大名让高家受益这个想法不好实施了,这几个人也都不是善茬。

    姥爷也跟着憨憨的笑着说:“堤坝修完,我和他韩师爷就想修往来回聚县这条路,如果高家大兄弟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参与参与。”

    三伯爷心想:修路名头可要比修堤坝小多了,即便是出钱也不会得到什么大的名声,想到这,快速的跟高义辉交流一下眼神,然后接着沉默喝茶。

    高义辉跟高元平喝完酒,放下酒杯笑着说:“此事不急,待我跟二伯商议商议。听说你们这里也有个造船作坊?”

    高元平点点头说:“是。”

    “可知东家是谁?”

    大舅与高元平交换一下眼神说:“郝海。”

    “啊?是那个专供宫里制造的郝海?”高义辉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么个小镇竟能引来金凤凰。

    “怎么?他大伯也认识郝海?”姥爷问道。

    “遗憾啊,不认识。只是听说郝海很有背景实力,在整个华岳很有名,这次他又推出一个叫钉子的东西,别看这个钉子小,但是可以提高造船速度和质量。尤其是修补船只更方便快捷,只是这个订单很难排上,不知各位长辈可认识郝海,能否引见一下,”高义辉有些急迫的说。

    他们这次来的目的,其中就有一条了解篦子镇造船坊的东家。因为,这个造船坊在将近两年的发展中,将市场份额占得越来越大。许多船家都知道篦子镇的造船坊制造的船交付时间短而且结实耐用,要是不小心撞击受损,可以很快捷的修复使用,不像是原来的工艺,需要整艘船要回船坊修复。

    “不太熟。”韩师爷笑吟吟的说:“看样子帮不到你们了。”

    “哎….真遗憾,”高家大伯高义辉说。

    “义辉啊。那个钉子不是篦子镇产的吗?让几位长辈帮帮忙,看能不能跟掌柜的说说订购一些,”二伯爷提醒说。

    “呵呵,对啊,瞧我,都将这样重要的事情忘了,”高义辉拍拍额头,然后站起恭敬的说:“各位长辈,郝海那不好找,咱们能不能找钉子作坊的掌柜?高家急需大量的钉子,晚辈定当重谢。”

    高元平低下头开始偷笑,大舅也将头扭到一边,脸色有些涨红。

    韩师爷呵呵笑着说:“这个容易,这个容易,来来来,咱们先喝酒喝酒。”

    酒席在各方心思下结束了,还算是宾主尽欢。

    然而,高家的盘算也慢慢浮出水面。

    在晚饭后,二伯爷将谢芳草高曼晴(方晴)请到二楼,说有事相商。

    晴儿上了二楼发现,二伯奶大伯母她们也在,哥哥弟弟也被请过来了。

    看样子要有重要事情相谈,还是一点不给自己家商议时间。

    待大家坐好后,二伯爷沉声说:“义之媳妇,我们这次来,是想接你们回去住的,义之在战场,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你们孤儿寡母的在外面,不仅我们不放心,就是外人也会耻笑,尽管有你娘家照应着,但不名正言顺,所以,就想着接你们会乡鹤,院子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

    晴儿与哥哥交流一下眼神:看样子高家想掌控自己家了。

    大伯母接着说:“放心吧,给你们准备的院子要比这个大两倍,而且景致更加精致漂亮,我婆婆想的更周全,就连下人都准备妥帖了。”

    方晴与哥哥交换一下眼神,嘴边都溢出嘲讽的笑容。

    谢芳草微笑的说:“谢谢长辈们的惦记,这样的大事还需义之来定夺,我一个女人怎好做主,”谢芳草说的是实话,但是没人相信,都以为是推脱。

    “平儿作为长子在这就可以决定,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既然认祖归宗总得回家住,高家家族,怎么也不能看你们流落在外不管,何况还有义之祖父的意思,”大伯高义辉说。

    “谢谢大伯的关心,谢谢高家长辈的惦记,此事虽小但也要知会爹爹一声,要是平儿自己做主,岂不是不孝,长辈们不会让平儿名声受损影响仕途吧,”高元平站起深深施礼感谢说。

    屋里一片静寂,二伯爷脸上带上不悦,大伯气色也不好看起来。

    “强儿。你想不想去乡鹤看看,”二伯奶调节气氛同时引诱强儿说:“乡鹤有好大的湖泊,可以荡舟筏船采莲藕,可好玩了。”

    强儿站起施礼说:“谢谢二伯奶的盛情,强儿还有功课在身,不能耽搁。”

    “可以将夫子带过去,这个容易,”四伯安慰的说。

    “蒋夫子和王教官不会跟着走,他们是赵将军的人,没有赵将军指令不会走的。”强儿很认真的答道。

    “夫子和教官都是赵将军的人?”大伯父有些不相信的问。

    “回禀大伯,是的,蒋夫子是赵将军的幕僚。王教官是平阳王的下属,所以,此事只能禀报他们方能决定,”高元平接着强儿的话,开始狐假虎威。

    “实在不行咱们在另聘夫子和教官呗。”四伯母笑嘻嘻的说。

    大家都用蔑视的眼光看着她,四伯怒斥说:“你给我闭嘴。”

    真敢打赵家的脸面啊,晴儿心里直发笑。

    “我不换夫子,蒋夫子和王教官对我们很好,以后我们可都要跟着赵将军上战场的,我不换。”强儿生气说。

    强儿的气话又告诉大家一件事,这些小孩以后都要进军队,成为赵将军的属下。

    话说到这份。搬家一事恐怕难以进行,有赵家这杆大旗,强迫施压诱拐等等手段都不能用,因为不管怎么样,赵将军都会知道。定会一票否决,何况高家也不敢惹怒这样的人物。屋里又一次出现沉寂。

    大伯母温和声音打破这尴尬的寂静:“晴儿的婚事大概什么时候,我们也帮着准备准备。”

    谢芳草说:“纳征刚进行完,请期的人还没有来,所以日子没定,可能得等战事结束吧,要不赵将军也回不来。”

    “听说赵家和郑家都派来丫鬟,说是给晴儿陪嫁的?”大伯母接着问。

    “也没有指定陪嫁,郑家丫鬟是跟着赵将军的奶娘过来的,只是说帮衬晴儿,赵家的丫鬟是大夫人派来的,说是将赵家规矩告诉晴儿,我也不打算让她们陪嫁,毕竟不属于我们的人,不好做主,只想着等晴儿大婚时就送回去,”谢芳草很实在的介绍着。

    听到这话,大伯母眼睛亮了起来,与大伯交汇一下眼神口气隐约含着兴奋说:“既然这样,我们送过来两个陪嫁丫鬟吧,放心,咱们高家的下人都是一流的。”

    是一流,要不太祖也不会纳那么多的小妾了。

    “不用了,晴儿已经配备四个大丫鬟了,我这里还有四个小丫鬟都准备好了,她的定制已经够了,人太多赵家也不能接受,”谢芳草诚挚的答谢说。

    “貌相如何,我看晴儿几个丫鬟长相都一般,要是去了帮不上什么忙吧?”四伯母急忙插言说。

    “她那几个丫鬟,在马嬷嬷指导下做事稳妥性格安静,长相好不好的有什么关系,只要跟晴儿一心就行了,”谢芳草烦躁的说。

    “可是…可是..”四伯母很想说:争宠怎么办?然而,这话当着孩子不好说。

    “芳草啊,你们可能不了解大户人家的习惯,一般在孩子大婚前,都要送媵妾或丫鬟试婚的,这样的人准备好了吗?”大伯母问。

    后来晴儿才知道,华岳还有这样的一个讲究:权贵人家怕男方有什么毛病,女儿嫁过去吃亏,所以,在大婚前会送试婚的过去,高攀的和家族利益观念重的,会送庶女作为媵妾试婚,假使男方有毛病,此庶女作为礼物赠送,而男方的聘礼不在收回,作为给女方的补偿,这样双方依然维护着表面而不伤和气,假如男方正常,那么庶女作为媵妾正好帮着女儿争宠。

    家族利益不太讲究的低嫁的,会送不太起眼的丫鬟,待试完男子后,女儿嫁过去后会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