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一六二二 > 一二六节 铁面普法
    z

    山县是明代琼州的府城所在,是琼府的“省会”。zhe爱书者变成了南海国的首都。琼山县的明朝衙门众多穿越者都没毁掉,改为了其他用途:

    原知府衙门在城西,很大,有三、四万个平方米,穿越者将衙门的二堂改成了最高会议厅,是五人开会决定战略的地方。知府衙门里面还套着判官,同知的小衙门,大小院子十几个,如今装着南海国“国务院”各部的大小官吏。

    知府衙门附近有原来的兵备道衙门,如今改成了董学普的办公室,和知府衙门只隔着一条街,董学普办公很方便。

    其他几个穿越者,也都有**的办公室:海南卫,就是原来的明军设在海南岛的各卫所之首,在府城东面。海南卫其实是一个小卫城,现在改成了东王衙门。赵德、梁老大的各旗旗部,李锦熙的参军府、改水营的粮仓、马厩、器械库和军官培训所等等,都在里面。

    提学道衙门在城西北,在靠近太学府的地方,如今给史班做府城的办公室,不过他也不太来,被赵玉赖着,隐约变成了南海银行总行,进出的油头粉面的商贾。附近还有一个琼州参将府,现在改成了西王衙门,是吕策的办公室,不过先锋营主要驻在澄迈,这里只驻着一个通讯队。

    城西南的前察;:分司,现在是庞宁的公室,庞宁带着手下常年往外跑,自己都不太记得还有这么个地方。倒是十四家商号地海商仗着红顶商人的身份,不愿意去客栈住,经常在这里借宿。赵如有次回府城,知道这情况后交待人装潢了一番,环境大为改善,让十四家商号交口称赞。

    府城里众多衙门,级别最的一个是琼山县衙门,当然,现在已经改为琼山州了。琼山州衙门就是南海国首都的市政府,知州是赵武。这天赵德跑到赵武衙门里聊天吹牛,二人正在二堂里喝茶,前面一个文吏擦着汗跑了进来,

    “四公子,十二的王大斗,带着族人集资的二百二十两,说要成立个‘油楠公司’,开垦几百余亩荒地种油楠,这事您看成不成?”

    明代的农村构,基本是根据保甲制度的需要,遵照县,乡,里,都,图这样这样从大到小细分。但是琼州府人口少,一般“里”这一级就简化掉了。而琼山州下面没有县,在农村就直接管到乡,再往下就是都,图。“十二都”就是后世一个小镇子的概念,“十二”就是这个小镇子的名字。

    赵武愣了愣,虽说师父代要大力鼓励公司制度,但开荒地种点树也要开公司,似乎有些夸张。赵武一时踌躇不定,赵德却先一步喝道,“什么狗屁玩意,这种东西常年可以割油,最难防贼,不知道要请多少园丁。别到时候不赚钱,把北王地公司制度搞坏了,把他赶走!”

    赵武想了;。还是拉住那个文吏。说道。“那人还在吗。我看看去!”又对赵德道。“师父交代过。公司制设立与否要依法。这事不好随意拒绝。我们还是去看看。”

    赵德听赵武说这么死板。一口茶差点没咽下。赵德摇了摇头。只有随赵武走了出去。

    两人走到仪门左边地主簿院子。看到十几个人排成一串。在登记自己地公司。排队地人见知州赵武过来。个个脸上都挂着期待地表情。似乎都等得不耐烦了。希望赵武多派几个登记员来。

    那个文吏把那个王大斗拉了出来。说道。“你跟四公子好好说说!”

    这里来登记公司地都是些“能人”。不是跑海地海商。就是开厂开店地老板。那汉子要建公司种田。被其他人引为笑谈。等了半天。汉子心里颇为不爽。看了看赵武。喃喃说道。“四公子。我就种油楠。招股说明书我也有。这二百两最低‘资本金’我也筹到了。这五两登记费我也愿意交。你看成就成。不。就散了。莫在这干站着丢人。”

    赵武翻了翻那招股说明书。见上面只有几十个字。还写得歪歪斜斜。不禁皱了皱眉头。念道:“一亩山地可种油楠三十棵。年产灯油八百斤。折银十余两。”赵武皱了皱。正要说话。突然看到这个农汉跪下去行了个礼。还没来得及回头。师父地声音就在旁边响起。

    “给我看看!”

    赵武转头一看,正是师父。董学普是来巡视琼山县的公司制推广工作的,刚好遇上赵武出来应对这事。赵武把那份薄薄的《招股说明书》给师父看了。董学普拿在手上扫了一眼,笑道,“起来起来,你这农汉,脑子倒挺活络的!”

    北王这话一说,排队的商顿时把那汉子重新打量起来。那汉子拍了拍膝盖上的灰,脸上一红,喃喃说道,“北王笑话了。”

    董学普想了想,笑道,“我记得油楠产量可不止这么些,你这里还藏着掖着没拿出来啊!”那汉子听了这话,慌张地扫过旁边的商贾。果然,旁边地商贾们听了董学普的话,听说油楠产量那么高,眼睛一时都亮了起来,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董学普把《招股说明书》还给那汉子,笑道,“不过你这要雇不少人看管,光是一年雇工钱就要几百两。最近太平王

    上市了,海上航道不通,岛内的灯油价格,都被斤了,你可知道?”

    那汉子咽了咽口水,似乎藏着自己天大的商业机密,却不肯说话,旁边一个年轻商人啐了句,跟腔道,“嗨,他这树要种半年多才出油的,还不是估摸着到时候南王把郑家打到了,他卖油到北面去,二十五厘一斤哩。一亩十几两银子,一百亩就是一千多两,呵,可发了,要娶三个媳妇才够。”

    那汉子脸上一红,看了看那年轻商贩,大声泼骂起来。那边排队地人一阵哄笑,只把这朴实汉子逗个不停。

    董学普见百姓对政府的军队这么有信心,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把招股说明书还给那个汉子。董学普让文吏赶紧帮他注册去,自己带着赵武、赵德往后堂里走。走了几步,董学普问赵武,“琼山这里,有多少家公司了?”

    赵武想了想,答道,“这三四天下来,都有三十余家了。”赵武想了想,说道,“只是有些~,也哄骗那些贫弱百姓,拿着别人经年的积蓄来成立公司,怕是终究要坏事。”

    董学普点了点,说道,“无妨,你让他们注,以后那些百姓明白被了,告上法院来,我们再按《公司法》处置。砍几个没手段的,放几个做得干净地,则顽劣之徒不敢再犯,愚昧百姓也知道要识人了。我这一年还要加派各地法官,加强监督,完善法制,就算再多花些钱,也把法制秩序建立起来。”

    赵武听到师父的话,想到些百姓可怜兮兮存了一两年的家当,在师父眼里却是个极好的反面教材,任他们被骗买教训。想到那些刁徒不过骗了几十两银子,师父却故意纵容他们犯罪,好杀人立典型,心里不禁一凛。

    赵德听到董普这话,在心里咯噔了一下,作了一揖道,“殿下,您这边有公务,我不叨扰了,赵德告退一步,回营里看看训练情况。”

    董学普点了头,让他走了,又和赵武说,“我教你的,可曾记住了?要以雷霆手段,行菩萨心肠!”

    董学普看了看走远地,说道,“要把百姓当作是聪明人,理性人。他们不懂,让他们学,他们不愿学,让他们走托关系搞裙带地老路受教训,摔痛了,自然就能发现上升渠道,知道我们公平地游戏规则。”

    董学普这人,其实是个有点死脑筋的。他穿越前在社会上混地不好,倒不是能力不强,实在是有些性格问题。

    他原先分在公销售部,公司看他一个新人,随便圈了一个竞争对手的客户,让他去营销,也没报什么希望地。他却用尽手段,不知道怎么就忽悠过来了,变成了自己地大客户。领导得他运气好,给他最差的产品定价,基本上就是斩他的客户了,他一声不吭的执行着,也叫屈,也不含怨,一年帮公司赚了近百万,洋洋得意。

    后来整个公司都知道董学普的客户好,却没人说董学普好。一个部门经理业绩不好,几下把董学普的客户从内部划走了,划走时候把最好的客户优惠政策都给了那个客户。董学普白干了一年,还被发配到边缘部门去打杂。经过这事,董学普不觉得是自己没适应这个公司,而是觉得这个公司有问题,做事更小心谨慎,做人一点没变,总之是个有点痴的人。

    穿越以后,慢慢熟悉着这个明代社会,在做人的手腕上,在管理能力上,在经验上,董学普无疑是越来越强。但那种痴劲,董学普却始终未改,似乎很不得一夜间,就在南海国建出一个法制公平,人人平等的近代社会。正因为这种痴劲,当去年米价高涨时,他也死死拉着秦明韬和吕策,要用合法方式解决问题。

    北王地这种劲头,在缙绅和儒生眼里,有点无法理解。不但无法理解,北王对法律百分之百的维护,还让那些习惯了走后门,搞人情的缙绅有点摸着北的感觉。

    赵如点了点头,说道,“师父说的是。”赵如看了看门外的,又说,“只是这次,百姓越传越神,说南王那边有几百条大船,马上就要把南海全占了,所以注册贸易公司的特别多。就怕南王出师不利,海上不靖,这些公司全要大大亏损,说不得还要破产。”

    董学普听到赵武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要冒险发财的,最后饿死我们也没法管。风险自担,吃亏学教训。”董学普看了看赵武,又说,

    “那些儒生缙绅把百姓当成绵羊,当成愚民,以家长自居,事事要引导百姓,这不应该出现在我们政府和法院里。东王用他们,是看中他们的才不是他们地德,军事需要造成的。我们不能受他们影响。”

    赵武了点头,说道,“师父教导的是!”

    董学普点了点头,拍了拍手坐了下来,笑道,“也说不准啊,不靠谱的南王同志,说不准这次真给我们搞场大胜利回来。

    民营的工商业都筹备起来了,力气都憋足了,就等他庞宁,开枪喊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