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一六二二 > 二零一节 琼山县农庄
    .一六二二二零一节琼山县农庄

    月的琼州府。热的吓人。滚烫的土路上看不见一个道两边的农家菜圃里。一棵棵油麦菜有气无力的搭在土上。好像被太阳晒蔫了一样。只有乡间人家边上的小叶不怕酷晒。在烈日下绿的刺眼。成群成群的知了在小叶上叫个不停。满世界一片吱吱声。让人耳朵发晕。

    这样的天气。除了没法躲开的急事。南海人是不会出门的。官道上的热气让视线都有些曲。一个人没有。到了下午的时。看到一行三人顶着大太骑马踱了过来。往府城赶去。

    这来的人。是从州巡察回来的董学普。

    董学普的蒙古马是庞宁从辽东运来的战马。一看就是上好的马匹。不过这好马却受不了这会炎热的天气。在土路上有气无力的挪着步。无论董学普怎么催促。也跑不起来。从州到府城一百多里。走了大半天还没走到。

    董学普停马喘了口气。举起草帽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竟把海布长衫的袖子湿了一片。摇了摇头。他朝旁一个青年说道。“王田。怕今天是回不了城里了。”

    那被唤作王田文吏看了看前方。说道。“是啊。这怕还有二十多里路!”

    董学普不甘的看了看前面。鼓起劲头说道。“走!再走一段。看能不能走到头造乡。去看看那边的新水库建的怎么样了。”

    三人扬马鞭。顶着太阳往前面小跑而去。没走几里。却意外的感觉到一阵海风吹了过来。身上分外凉爽。董学普皱了皱眉头。果然看见棉花糖一样的密云天边涌了上来。转眼就铺满半个天。那云铺越来越密。越来越一下子就让四处都阴了下。

    只听见“沙”一声一片集的雨幕从东往西压过来。豆大的点顷刻间就盖住了整个的。

    “殿下!去那个农一避吧!”狼的骑到了一户农户院子前面三人拉着马躲进了院门的门檐下面。那门檐有两米高。宽敞的门檐上铺了木板和棕麻。雨水都挡在了外面。董学普把马系在了旁边的篱上。苦笑着抖弄着落在身上的雨水。

    “还真倒霉!”

    看了看身后的农家院子。董学普身边的青年说道。“这家人怎么还是住土屋?琼山县还有这么穷的?”董学普又看了看。好奇的说。“不那浇水的竹倒是修的好!”

    王田转身过来。看看说道。“不知道啊。说不那土屋后面还有别的屋子。那灌器是有竹匠专门做的从水渠那边接水过来。要浇田的话开水闸就可以了这一带特别兴。”

    董学普点,头。却听见一声开门声。转头看去。见院子里那土屋打开了门。

    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把头伸出来。那女孩扎着香髻。穿着一身颜色鲜艳的壮锦湘裙。腰上挂着一个平安香袋的分外活泼可爱。看了看前院两侧的菜圃女孩奶声奶气的朝屋里大声道。“爹爹不用去开水浇菜圃了。水刚刚好。”

    那女孩回过头来又看了看院子外面。这才看到了院门口躲雨的三人。好奇的咦了一声。女孩走到屋檐。朝这边大声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

    董学普虽然没架子。但被个小女孩这么呼唤还是有些尴尬。旁边的王田赶紧大声答道。“小姑娘。这是咱南海国北王殿下。借你家院门躲个雨!”

    那女孩想了想。这才朝屋里大声喊道。“爹爹。有人在院子口躲雨。要不要请他们进来?”大概是里面有人问是什么人。女孩又说道。“三个穿着海布衣服的。说是南海国北王。”

    南海国如今富了。姓对穿着也讲究。稍微体面一点的人穿的都是。“穿海布的”都快变成穷人的代名词了。那女孩说完。屋子里半天才走过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在门口怀疑的看了会。直到董学普的骏马在雨里欢的甩了甩鬃毛。没眼力的农家汉子才注意到三人的马匹。

    董学普那匹百里挑一的大马。以及高级政府官员统一制式的华丽马鞍让汉子愣了愣。终于明白门口站着的不是冒充北王的混混。是货真价实的北王。他拿起门板后面的大油伞跑了过来。飞的把院门打开。把油伞帮董学普撑了起来。诚惶诚恐的说道。

    “不知道殿下来了。失了礼节!请殿下到屋里躲躲雨。喝口茶。”

    董学普看了看屋里。那一家人都好奇的聚到了屋子门口朝这边张望。不由的客气了句。“你们有事吗?我在这里躲躲雨就好。不打扰你们也罢。”

    那汉子一手帮董学普打着伞。一边焦急的朝屋子里的人挥着手。他两个儿子反应过来。了两把油伞也跑了出来。给董学普身边两个官员撑伞。硬是要请北王三人进去喝口茶。董学普准备雨一停就赶回去。倒真不想进屋。但碍不过那农汉的热情。最后还是走了进去。

    走进院子才看到。篱笆后面不但有菜圃。还有一圈鱼塘。那鱼塘沿着篱笆挖的。沿着篱笆一直挖到了屋子后面去。众人一进院门。倒是先要过一个小木桥才能跨过那个鱼塘。

    董学普不由的多看了几眼。他想想问道。“这养鱼的农家是越来越多了。你们的收获如何?”

    那农汉没想到北王问这些农家事情。认真的想了半天才答道。“这鱼塘前后院子共有有六亩的左右。建国那年族里人都挖。我也就跟着这股风。选低洼的的挖了一片。收获倒是还可以!鱼贩子收鱼十八厘一斤吧。我家养的是鱼。鱼和鱼。要说收获的话…前年出了四百多尾。去年出了五百尾。”

    那农汉想了想。又说其实这鱼塘主要是费人工少还有就使能出肥。塘里的泥每半年挖一次。可用来肥稻子的和桑树是上好的肥料。”

    董学普点了点头。随口问道。“竹子和桑树也种起来了?”

    那农汉呵呵笑了笑。有些感激的说道。

    “前年殿下派来农技员到村里教人养蚕养竹。回头大家就去领了桑苗笋苗。都种起来了。我家建国年六口人分了二多亩的。那年特别苦没饭吃。太王我们村时候见族人可怜。就

    年轻人招去昌化了。刚好有三个去农的人我家旁边。我就把他们的的下来了。我去年又把这些的断了这就有了四十亩田。”

    众人一边说一边走。走到了那屋子里。那屋子外看不起眼里面倒是有两进。

    外面第一进的堂屋是一排土屋。好像是前几年的旧房子。左右共有三间屋子。这会已经作仓库用了。里面都堆着粮食和其他杂物。

    再往里走过了个小院子还有一进屋子。是新建的砖瓦房。外面涂着白石灰镶着鹅卵石开着玻璃窗子左右前后有六七间住房。看上挺雅致。

    董学普既然走进来了干脆就顺了解下府城附近的民情。他后院看了看。见那黄家后院二十亩的都用一人高的篱笆围了起来。里面除了四亩鱼塘还养了鸡。一排猪圈。又种了大概六亩竹子。七亩桑树。旁边还有一间蚕室。

    院子外面才是农的稻田。十亩稻子倒是没有篱笆围着。这会第二稻刚插了。绿油油一大片。

    那农汉便帮王撑着伞。带着北王四处参观。时介绍一下。董学普看了看规模不小的后院。问道。“你这些产业要多少人管。”

    那农汉了想说道。

    “原先只种稻子。我家口人忙不过来。四十亩的一到了插收割的农忙时候就忙不过来。后来开了鱼种了竹桑。农忙农闲都错开了。杂业多了。的肥也多了。猪粪和鸡粪可以给鱼吃。鱼粪沉到塘底。挖出塘泥。和蚕粪搅一起是上好的肥料。洒到桑树和稻田都好。”

    “二月修桑插。月谢桑收笋。六月收稻合鱼丛。七月插晚稻。八月挑河泥十月捉虫。十一月收晚稻。十二月泥莲实。这农忙错开了人工就省了。我家六口人。不算一老一少。剩下四个劳力。还是有点吃力。人手不够。去年底我又了个辽人来帮工。这就轻松多了。”

    昌那边靠史班投带动。工业发达。州琼=州文昌县和会同县这一片的方。董学普一直在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搞水利。如今是大不一样了。董学普昨天在州见到不少这种农家庄。想不到琼山县这边也发展起来了。

    董学笑了笑。说。“一直听赵武跟我说琼山县“综合农庄”发展起来了。我倒也没注意。今天亲眼到才觉的确实不错。”他点了点头。又问那农汉。“些杂业收益么样?”

    那农汉嘿嘿笑了笑。道。“还行!”

    董学普见他不思说。愣了愣追问道。“你倒和我说说。我也了解一下情况。看看农业部门的工作做的好不好。”

    汉这才仔细算算。又问了大儿子几句。这才说道。

    “鱼塘四亩。一年大概出三四百尾鱼。能有二十四五两银子。有竹子六亩。竹子长成了卖给竹匠能折银子十两。还养了猪和鸡。一年能银子二十两左右。二十亩稻子。一年米四十石。差不多是二十两。去掉雇人的工钱十八两。一年能余六十两。”

    那农汉想了想。搓了搓手说道。“不过这些都是小头。要等今年的蚕丝出来了才是大头。桑树七亩种了年半。今年是出桑的第一年。这第一年估计能出丝两三担。折二两。到了明年估计能出四五担。能折三百两。到时候日子便不一样了!”

    董学普听完点了点头。不再问了。那农汉进屋去坐了坐。这会外面下雨。天色暗的很。不过堂屋里挂了两盏玻璃油灯。倒是还亮堂。见北王来了。那农汉的婆娘穿着一件云绸大袖衫。扶着有些痴呆的老岳父出来给北王问好。

    外面雨还在下。众便在屋里说了些闲话。主人让董学普坐在主位。自己一家人陪坐在首。那小女孩挺乖巧。不等爹交待就跑到旁边屋子里泡了一壶绿茶。给众人端了过来。一盏盏分到了茶几上。众人说了几句。农家人便关切的和几个官员打听

    “王老爹。这三年免赋结束后。县里怎么征税?”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王田想了想。便把以后的税收政策给说了。

    一众人都听聚精神。倒是那小姑娘坐了会坐不住了。扭呀扭呀的就开始唱歌谣胡闹。那农汉打开个子。抓了一把冰糖塞给女儿。把他支到隔壁房子去陪爷去了。又说了几句闲话。那农汉又问。

    “殿下。前段日子有红毛到咱村里下订单。说等咱生丝出来了要买。结果被族里人打了出去。那红毛却不知道进退。还是每个月都来求族长要预订。你说这事怎么办?”

    兰人不懂的怎样贿赂官员。明朝官僚便拿荷兰人当猴耍。对红毛人的海禁特别严。兰东印度公司进入东亚几十年了。段用尽。却一直没法和进入明朝开展贸易。兰人后来建了热兰遮城。试图在台湾向中国海商收购货物。

    但一直到庞宁把荷兰人辛苦修建的热兰遮打下来。荷兰人也没能和明朝开展贸易。

    如今南海国通过贿赂熊文灿。通过鼓励走私海商把贸易搞起来了。府城市场上各种商品云集。红毛便动起了到这里购买丝绸瓷器的念头。

    兰商人是只认钱的主。既然南海国的海军这么强。他们也不敢报复庞宁。更不敢和南海国为敌。热兰遮被打了就被打。再也不提。最近时常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开来琼州府贸易。自信的南海国也不拦他们。红毛人进了南海国的府城市场。才第一次找到了中国货源。

    倒是这些百姓看《源日报》说王和红毛打仗就一直把红毛人当敌国。坚决不和红毛人做买卖。

    董学普笑了笑。想想说道。“这些夷狄。最敬慕我华夏。渴慕我们的丰饶产物。有时候他不听话。修理他一两次也无所谓。他还是会厚着脸皮来求我们。其实也无所谓。是价格合适。卖给他们也行。”

    董学普想了想。还是说了句。“不过这些夷狄野蛮。交易的时候多带些人。带上刀棍才好。”

    那农汉认真的听着北王说的-一句话。严肃的点了点头。

    <a href="www.ptwxz.com</a>" target="_blank">http://www.ptwxz.com">www.ptwxz.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