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第一剑 > 第1章 州牧自治
    原南路黄巾军头领,现王家高级军官学校的高才生,张燕,从王府偷得《阴阳符法录》,重聚百万黄巾军,侵占七州,声势之大直追张角,令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太常刘焉提议改刺史,立州牧,令各地自已组织兵马,再讨黄巾盗贼。

    卢植显是不同意的,抬头说道:“这怎么行?若是令各州刺史有了自己的军队,岂不是回到了春秋战国时百侯争霸的局面?难道我们要将我大汉拖入四分五裂么?卢誓死不同意!”

    刘焉说道:“不这么做又怎么办?关外几百万黄巾军如虎如狼,不到两月时间竟占了我大汉半壁江山,眼见便要攻入我京师重地;我们该如何自处?等着被杀?还是另寻京都?卢大人,您给个好的建议?”

    “我……”卢植一滞,强自叱道:“将军权下放,与失了江山又有什么分别?皇上,此计万万不可啊!”

    刘焉说道:“皇上,若不下放军权,令各州共抗黄巾,怕是我大汉倾巢在即啊!请皇上准许。”

    朝中百官站做两边,相互攻击,辩论,最后刘宏却是听了张让、赵忠等人的,决定改刺史,立州牧,将军权下放,令各州自筹兵马,共抗黄巾。

    刘焉很得意,卢植却是气得吐血当场,悲呼:“天要亡我大汉,吾对不起先皇重托啊!噗……”一口鲜血洒落朝堂,被众臣惊惊慌慌的送回卢府,自此身体大损,再无法见风上朝。

    不日,朝廷便诏告天下,天下再分十三州,分立刺史和州牧,由朝廷派出九卿出任行政州牧或监察刺史,在各地自筹兵马,务必剿灭黄巾贼。

    刘焉、刘虞、公孙瓒、袁绍、刘表、袁术、董卓、张绣、陶谦等人纷纷封官,各领一州,甚至身在辽东的王父王念先,已七十高龄,竟也被封做辽东刺史,令其在本州招兵买马,抵御鲜卑、黄巾。

    王越拿着自己的辅国将军的任命书和父亲辽东刺史的任命书哭笑不得:“这算什么?把我父亲都拉上了?”

    王越不放心,便带几个弟子回辽东辅助父亲,以免父亲做难,其余弟子除了看守门院的,继续学习的,也大多投奔各方州牧、刺史去了。

    有了王越这些弟子的加入,各州各郡瞬间兵强马壮,原王家军的十个尖刀营更是如十把利刃,将黄巾军杀得是屁滚尿流,溃不成军!

    王家军的强悍一举闻名天下,众将士只是报上师承,立马无数勇士相投,无数商甲捐钱捐物,无数大佬争相讨好、拉拢。人人以王家弟子为荣,人人以有王家弟子做部典为荣。将王越之名更是推上了更高的顶峰

    史阿、麴义、羊咕、张郃、曹休、文央、张辽、窦辅、尹四妹、乐进、高顺;臧霸、庞德、潘漳、黄忠、魏延、周仓、文聘、樊稠、华雄;赵云、马超、孙策、于禁、黄盖、颜良、文丑、许褚、典韦、朱灵、路昭、夏侯博、曹豹……

    这些王家武场十二天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高级军官学校六十六军官弟子无不闻名天下,令各方争相招揽。

    留下羊咕、文央镇守怀城,周仓、文聘、樊稠镇守王府,王越带着黄忠、魏延、麴义、尹四妹、窦辅、夏猴及两千精兵星夜赶程,半月后,即回到了辽东。

    “王越,这辽东果如传言所说,被你王家经营得固若金汤;我这一路来,见辽东各地耕林狩猎,安宁平静,真是令人叹服。”夏猴是听说王越要回辽东,自告奋勇跟来的,一路上是问东问西,王越也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着。

    “嗯,还好。”王越咕哝一声并不理会,只是远眺着前方,加紧的拍马纵驰,希望能尽早的见到老父。

    两千精骑纵马驰过,轰咚咚的蹄声震天,扬起漫天的尘烟,过往之人无不惊呼连连:“这是什么人的兵马?竟有如此威猛的气势!好似从没见过!”

    “这你都不知道?看来你是长年窝在辽东窝久了,连这支兵马都不知道?”旁边一大胡子嗤笑道。

    “哦?你知道?快说说,这是哪家的兵马?竟如此厉害?”

    大胡子清了清喉咙,将众人吸引过来,高声说道:“说来你们肯定也都听过,还跟咱们辽东有莫大的关系呢。”

    旁人急道:“我说老参头,是不是这些年你跟着王家跑商跑滋润了,连说话都拿上架子了?莫忘了当初我们还是一个雪堆着跪着的交情!”

    大胡子老参头嘿嘿点头说道:“咱这交情倒是真铁的。他二叔,前些年你不是把你那不成器的子侄送去怀城军校么?这支兵马,便是怀城军校的,或者说,是王家军。你看那整队的绿装,可有杂色?”

    “噫,这么说,这是咱们王家军?”他二叔惊呼道。

    老参头得意的说道:“当然!试问这天下,还有哪支军队能有我们王家军这等威势?除了我们少主王越,还有谁能带出这么厉害的兵马?”

    他二叔又惊呼道:“这么说,是少主回来了?”

    老参头一愣,呼道:“哎呀!还真有可能!我听说王老爷被封做辽东刺史,只怕是少主回来辅军的!走!走!快回天目城瞧瞧去!”

    “走!回天目城!”众人大呼着,邀朋呼友,一齐向天目城涌去。

    众将士快马急奔,窦辅说道:“师傅,后面一群人跟着,要不要去打发了?”

    王越回头望了望,笑道:“没事,都是我辽东的父老乡亲,兴许都是来看热闹的吧。不用管他,加快速度争取夜幕降临之前赶到天目城。”

    “是,师父。”窦辅高声喝道:“众将加快速度,天亮前务必赶到天目城。”

    “是!”

    众人呼哨着紧拍马背向前急驰,至太阳下山之时,已来到了天目城下。

    “来者何人!停下!”城守吓得拉起吊桥,躲在城垛后面高声喝问道。

    王越笑了笑,高声回应道:“怎么?我才离开十三年,便不认得我了?我是王越。”

    “王越?”城守半信半疑,探出头来望了望,见果是王越,不由激动的呼道:“真是少主!少主回来了!少主回来了!”

    那城守翻下城墙,急步向王府奔去。

    “诶……”王越愣了,呼道:“先给我开城门啊!别走啊!”

    “噗嗤!”尹四妹乐了,说道:“师父,看来你们天目城的人不欢迎你啊。”

    “去,小丫头懂什么。”王越啐了一声,郁闷的望向城头,那城头却竟只有一个城守,那人走了后竟无人再给开城门了,不由骂道:“看来这天目城是安逸惯了,连城守都只配一人!”

    过了半一刻钟,那城守这才跑了回来,放下吊桥,打开城门,一队兵军急匆匆的冲出城来,当前的正是白发苍苍的王父王念先!

    “父亲!”王越高呼着拍马向前冲去,来到父亲面前跃下马来跪伏在地,呼道:“父亲,不孝儿来看您来了。”

    王念先翻身下马来到王越面前扶起王越,抖着发白胡须含泪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儿也算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了。”

    “父亲,这些年家里可安好?”王越把着父亲的手,哽咽的问道。

    “好,好,都好。走,先回家再说。”王念先老泪纵横,拉着王越往城内走去。

    回到王府,黄忠、魏延、麴义三人去安顿兵马,王越带着尹四妹、窦辅、夏猴向里屋走去。来到大厅,见到了同样白发苍苍的母亲何氏。“母亲,儿回来看您了。”

    “好,好,我儿又带媳妇回来了?”何氏高兴的说着,眼睛却瞄向一旁的尹四妹。

    王越尴尬的说道:“母亲,这是儿收的徒弟,尹四妹。”

    “哦,是我儿的徒弟啊……”何氏恍然,拉过一旁的一个小少年,说道:“来,怀之,快来见过你父亲。”

    那小少年狐疑望了望王越,筹措的上前呼道:“父亲大人。”

    王越拉着小少年说道:“这是我儿王怀之?都长这么大了?”

    “可不是么!”王念先说道:“你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如今怀之都十五岁了。我正打算送他去京都找你呢,没料到你却先回来了。这趟回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王越掏出任命书说道:“父亲,您忘了,您被封做辽东刺史了,我便是来给您送官印,文书的。”

    “哈哈……我听说了,只是没料到竟是你送来。”王念先哈哈大笑的接过了任命书、官印等物,拉着王越问着天下大势。

    王越叹息道:“这天下是彻底乱了。因我一时疏忽,致黄巾之乱再起,祸及天下;而朝廷又下放军权,怕是大乱将起啊。”

    王念先说道:“这不挺好么?我们王家也能在辽东明正言顺的招兵买马,建立自己的军队,即便不能征战天下,至少,也能保守一平安,不是更好?”

    王越摇头说道:“我们辽东长年没有征战,外敌不多;但在中原,却是群雄林立,万家争鸣,却是如何一个乱字了得?怕是黄患停息了,内乱却是注定了啊!真是纠心哪!”

    王念先笑道:“你却想多了;我们过好自己便了,何去顾别人生死?那不平添烦恼么?”

    王越愣道:“还是父亲豁达,儿受教了。”

    自那后,王越领着众人在天目城又建了一座武场,成立了辽东高级军官学校,培训各军各处所必须的紧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