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都市捉鬼人 > 第18章 一鸣惊人
    没等刘志鹏说话,刘一鸣就乖乖的说道:“爷爷好!”

    老人更加高兴了,一把就把刘一鸣抱起,向楼里走去,连一句话都没有和刘志鹏说。八一★★中文网

    “少爷,快进屋吧,老爷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福伯在一旁见刘志鹏有些尴尬,忙把他拽进楼里。

    二层楼一楼是一个宽敞的客厅,足有一百多平方米,旁边是餐厅、厨房等,老人把刘一鸣放在沙上,让人拿来一堆水果、小食品让刘一鸣吃,眼睛里的慈爱显露无疑。

    “一鸣,我听说你过生日时候出了一点意外,爷爷送你一件礼物,替你压压惊。福伯,把我的礼物拿出来。”

    “是,老爷。”

    片刻,福伯拿来一个盒子交给老人,老人小心翼翼的打开,然后推到刘一鸣眼前。

    刘一鸣定睛看去,盒子里却是一副卷轴,刘一鸣好奇的打开,里面是一副龙飞凤舞的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却没有日期没有落款。

    刘一鸣大吃一惊,这可是开国圣祖的一“登庐山”,写于1959年6月,****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圣祖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圣祖他老人家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豪放之歌。

    刘一鸣伸出小手摸了摸,这不像是仿制品,俯身嗅了嗅,微黄的纸张上传出淡淡的墨香,这是原本手稿!前生,刘一鸣就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尤其喜欢圣祖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已经臻于炉火纯青,直笔劲书,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斜势,动感强烈。

    刘一鸣哆嗦了一下,忙推回去:“爷爷,这礼太重了,我不能要!”

    老人惊奇的看着刘一鸣,“你知道这是什么?”

    “如果没有看错应该是圣祖的‘登庐山’真迹原本手稿!”

    啊?不禁老人,连身后的福伯都惊呆了,一个六岁的孩子竟然能一眼就认出来是圣祖的真迹,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是“落家”或者是“包袱斋”都不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是真迹,这怎么可能?因为这一幅字上没有日期,没有落款,就只有字。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圣祖他老人家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讴歌奋的诗篇。而且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圣祖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刘一鸣小脸上显出一副宁静庄严的神情,眼睛里充满对当时圣祖心中的豪迈之情的憧憬,似乎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老人呆呆的望着孙子,竟忘记了说话。一旁的刘志鹏一巴掌打在刘一鸣的脑袋上,“好好说话,别瞎胡说!”

    “老爸,你干什么打我?我说的是实情,这幅字画如果送去拍卖,至少得三千万,这礼太重了,我不敢要!”

    刘志鹏也傻眼了,如果儿子说的是真的,这礼也太重了,“爸爸,一鸣还小,不能收如此贵重的礼物,给他一个玩具模型就行了。”

    刘一鸣白了爸爸一眼,那是小孩子玩的,他才没有时间去玩呢。

    老人瞪了刘志鹏一眼,“你懂什么?一鸣,这么说你也会书法?”

    刘一鸣点点头,“会一点,还可以吧。”

    “福伯,拿笔墨纸砚来,让我大孙子露一手!”老人来了兴致,吩咐道。福伯兴奋的去书房拿笔墨纸砚了,他也非常好奇,这个小少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胎。

    等宣纸铺好,墨研磨好,刘一鸣小手提笔,想了想,笔走龙蛇在宣纸上写了一篇圣祖的《满江红》:“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宣纸上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仿佛一股磅礴的气势涌来,如临山岳!

    老人呆呆的看着刘一鸣,仿佛见到圣祖在挥毫泼墨,意气风,指点江山!一双浑浊的眼睛流下泪水,老人年轻时候是圣祖的卫兵,最喜欢就是看圣祖书写时候的气定神闲,飘逸洒脱,好像天下事情没有能难得住圣祖的,而这一《满江红》就是他亲眼看着圣祖书写的,让他怎能不激动?

    “好,好,好,没想到还是乖孙子给我了一份大礼,福伯,拿去到‘紫苑斋’好好裱糊,我要挂在我的书房,看看老楚那家伙是不是眼馋!”老人连说了三个好,兴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福伯吩咐道。

    “爸,你不要惯着他,小孩子瞎写的。”刘志鹏见父亲如此重视刘一鸣写的,忙开口道。

    “你懂什么?不懂就不要乱说话,一鸣写的已经有圣祖的八分精髓了,以后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一名大书法家!”老人似乎对儿子一直不待见,又抢白了一番才作罢。

    “一鸣啊,你都学了什么?还会些什么?”老人抱着刘一鸣关心的问道。

    “我看了很多书,像《三国》、《西游记》、《三子兵法》、《道德经》、《山海经》等等,我都看了。”刘一鸣说道,这些书里有他前生看过的,也有现在看过的,他之所以如此高调,是看到爷爷的背景后临时想出来的,他要尽快出国去找女儿雪儿,就必须引起家里人的重视,必须高调,不然谁会把资源放在一个庸庸碌碌的孩子身上,最多是衣食无忧罢了,如今就算是家里破产了,他也能自力更生,生活是没有问题,可想要寻找雪儿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