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楚风流 > 第二卷只是在黄昏 三十章会挽雕弓如满月
    文心顺圣长孙皇后性格温和,通情达理,妃子以下有疾病,她都要亲自看视慰抚。有时候太宗文皇帝脾气暴怒,无故惩罚宫人,她要求她自己负责处罚,不必要太宗操心,过一段时间等太宗平静下来以后,在为之申诉,因此宫中”刑无过滥。

    而你的姑母岐阳和你妹妹丰阳也都十分有礼,你回去好好看一下文心顺圣皇后的《女则》,切忌再不可在这样从事了。”。

    万寿公主从口到心的欢呼起来,在心中担忧下谢罪而出。出来后眼前不由浮现出父皇动怒的情形,心口依然在微微颤动她的驸马在殿外牢牢的抓住她的双肩,生怕他突然消失一般。“你别怕,我不是好好的吗?”万寿公主发自心底的心房一热,感到暗暗有愧,温情的热流瞬间红润了她的双目。

    内侍给他递上来陇右节度使宗室李福和蜀王南宫钰两人的上表时,李忱心情刚平静下来,身形修长的他正对着桌案上的书法皱眉苦思。

    当年为了平定叛乱,肃宗皇上重用李泌和李光弼,郭子仪三人和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后来固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他们手下的将领和世家大族几乎控制了半个大唐,后来在德宗时当今楚王李溯的父亲李晟和马燧率军讨伐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的叛乱;朱??叛据长安,当时李晟回师讨平,收复长安后任凤翔、陇右节度等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郭子仪,李晟在时由于他们对朝廷恭顺,因此那些将领们对朝廷言听计从。可是他们死后将领们很是骄纵,圣旨颁出在家养病的,在任上不理政事的不可胜数。只有李晟和郭子仪的直系子孙也就是李溯兄弟等一直忠于王室。德宗为了达到置衡的作用扶植世家大族的其他三家,但是现在他们也翅膀硬了开始变的争权夺势,而河北那些藩镇更是跋扈难制。这也是历代皇帝重用宦官的由来,他们远比藩镇可靠的多。

    奏表上李福说:边镇将帅贪暴卑鄙,致使党项族怨愤而又一次叛乱来犯陇右,吐蕃内乱势衰边境居民死伤无数,沙陀倒也听从王命。南宫钰从成都\\\"蓬莱阁\\\"得到消息后上书:沙陀收拢六胡有不臣之心,吐蕃内乱现在没有防备不如趁其势力衰弱时派遣一大将收复河、湟等地。“哦!”看到党项族的叛乱他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虽然他很早就收到这个讯息,只有此刻他才确定。陇西和河东赵郡李氏在德宗时有再造皇室之功,所建立的“蓬莱阁”是大唐的经济命脉。消息也非常准确。它所汇报的消息从未曾出错过。看后他激动下,喜悦之色和愤怒之色交织在一起时时变换不停。

    确实党项族和吐蕃成为唐朝的边境祸患,朝廷调发诸道兵攻讨,连年未获成功,而戌边的给养却输送不已。如果真如南宫钰所说打通丝绸直落长安能够联络到安西、北庭都护府那时朝廷不仅能震动气势逼人的藩镇,且财政也不需要只依赖江南,这样万一江南发生饥荒也能支持下去。至于沙陀并不重要。他脸色闪烁着激动的神色对内侍说:“下去吧!”

    已是深夜苦思无果的他正欲安歇时,他眼角的余光突然瞟到了《五牛图》上那五牛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之上,顷刻间一脸惊喜,一缕灵光猛然闪现,变化自如,互相对照节制。心神大定。

    第二天早朝,由于昨晚他没有睡好,眼睛布满血丝,等到群臣来后他说出了党项来犯的事,让群臣讨论。

    群臣刚站好队列,御史大夫丁柔就立刻想起沉雷一般的话:“过去,太宗任命魏徵大人等人为谏官,无论宴饮游观,还是寝息就餐,没有一时不让他们跟随在身边,还命令在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计议重大政务时,一定要派遣一位谏官跟随,以便检验各种议论的优劣,所以当时天下政治修明。

    现在的谏官,首先不能得到圣上的召见,其次不能参究当前的政治措施,只是侪身于朝班的行列之中,按时上朝拜见圣上罢了。

    近些年来,免除正殿奏事,停止百官轮流奏事,谏官能够奉行的职责,只有在诏诰命令不尽合宜时,献上一本皂封缄的奏章而已。

    君臣际会,即使在事情发生以前便委婉规劝,进行极为周密的谋划,尚且难以回转圣上的盛意,何况诏诰命令已经颁行,对官员的任命已经发布,要想凭着谏官进呈一纸章奏收回圣上的诏书,实在也是够困难的了。

    希望陛下经常在延英殿召见谏官奏对,让他们把意见都讲出来,怎么能够将他们安置在谏官的职位上,但又对他们弃置不顾,并且疏远贱视呢?

    现在皇上虽然英明但过于独断,将位望崇重,立有大功的门下侍郎、同平章政事李德裕,工部尚书、判盐铁转运使薛元赏和名臣李石贬在外地……”

    听到这句话后李忱一是勃然大怒,他何尝不知道天下政治修明,可是朝中谏官都唯世家大族和宦官马首是瞻。他该相信谁的话?群臣也是胆颤心惊。

    李望一脸担忧的看着迂腐的他准备为他开脱。

    只是丁柔的话音未落,魏暮满头白发下,激情澎湃的望着李忱,也出班奏道:“德宗自从经过朱??作乱的忧患后,总是无原则地宽容藩镇,不肯在节度使生前免除他们的职务,有节度使去世,他就先派遣中使探察军中人心归向的人物,而将节度使授给其人。

    有时中使私自收受大将的贿赂,回朝称誉其人,德宗便立即将该人除授为节度使,对节度使的任命就不曾有过出自朝廷本意的例子。

    如果陛下准备振兴法纪,应当逐渐按照法令制度削弱和约束藩镇,这样天下便能够得到治理了。现在党项和吐蕃屡起屡犯,陛下一直以仁义治世,臣唯恐为我后世留下遗患。”

    李忱想起先祖文皇帝太宗“天可汗”的称谓,这些年来大唐国富民强,如果说前几年自己不出兵还是为了慎重起见,逐步发展国力和收复领土,但近年确实有些过于慎重了。

    于是望了望众臣不尴不尬的答道:“这只是我朝的圣明与大度而已。我大唐得天下风土之宜,地饶物丰,助尔犷憨小藩镇和边疆小国若许军旅之费,作为四夷的皇上,品德的高尚的大唐王朝,难道能不遵守吗?”

    李望满目放光自信的走上前说:“党项和吐蕃不讲信用,不如向他们发起进攻。陛下给臣三千精兵,臣必能使党项重归我大唐。”昨夜他和父亲分析过,如果李忱把这两份上书读给重臣,那就很有可能他有出兵的用意。当然他对于皇上掠过沙陀并不在意,毕竟他只是一个草原小族。

    而令狐?经过猜度皇上的心思后看了看李望,也不甘示弱的微笑着发言道:“今天与党项讲和,停止战争,这是国家的福气啊!既能显示我朝的圣明与大度,又能使他们明白圣上的仁慈之心。同时百姓们也不必流离失所,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况且我朝国家各项用度的费用相当困乏。”

    这时那黑黝黝脖颈涌动的脸孔,丁柔又准备发言,他想说:皇上早就该收复河、湟,信任重臣。任命李望出征。他被同排同样激情澎湃的李望扯了扯袖口,注意到李忱平淡的表情,感于他的好意,也认为皇上决不会同意他的建议,最终望着殿顶没有说话。

    只是没想到大出他所料,李忱何尝不想向他最钦佩地太宗一样建立武功,在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下如果能够收复西北的失地,那就千秋扬名。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笑容说道:“两位爱卿言之有理。”想到还有一位重臣没有发言。说完这句话后斜瞧了一眼白敏中问道:“白爱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