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插兄插妹们 > 第六章 长春行 2
    晚上躺在炕上我怎么也睡不着,往事像潮涌一样在脑海中浮现:

    杭州西湖边上,我亲眼目睹了一幅惨景:几百块被拆卸下来的石碑墨迹,刻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代名人骚客的诗句书法,被砸碎了!有许多碑刻都十分高大,都是无价之宝,被堆在一起,砸碎当作垃圾处理……“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我不禁痛心疾首,欲哭无泪!对着我的几个同学,愤愤地大喊道。(我似乎热血冲动,想挺身而出去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如果我们真的早到一步,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自幼喜爱书画,家里有明清时留下的字帖。有时和三、俩同学,徜徉在西湖山间,欣赏石碑上的字,吟诵许多楼台亭榭上刻的诗文,那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惨哪!杭州南高峰上冒起浓浓烟火,原来是红卫兵在烧寺庙。幸亏“灵隐寺”周围的农民们自发群起保卫灵隐寺,不然,我们今天恐怕就再也见不到灵隐寺了。

    最可叹的是,当时有许多到杭州去的有知识的上海人,看到堆在西湖边的碑石碎片,心疼得唏嘘不已,有好多人设法用大张白纸,复在那些字迹上,用铅笔拼命地涂划,渐渐地那些优美书法刻字便被“复印”到白纸上,拿回家去珍藏。在我们儿童时代,这种方法是简单易行,又省钱的一种方法。

    你们不是要革命吗?先到农村去接受一下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泄泄火,或者是到“反修”(现在年轻人不会知道“反修”是什么意思,还可能以为是房屋装修不合格,该来个反修呢)第一线去接受战火的洗礼吧!百万知青分布东北边境是有战略意义的,至少我那天晚上这样认为,不然,当地的各派造反组织的群众,一旦你让他上前线去打苏军,不知道他会先向苏军开枪,还是暗暗向往日的“仇敌”派组织的人开枪?我们上海知青、北京的、天津的、哈尔滨的、齐齐哈尔的、牡丹江的,一律连排班编制,青春报国,简单而又直接!(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毛主席的军事战略艺术,举世无双!

    美丽的长春,我们要走了。我小时候就知道你,你因两件事出名:

    长春汽车厂---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你拍出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鼓动多少少男少女的心!你拍出了《冰山上的来客》,让我们天天唱那情歌不停!

    我被你吸引,我来到你的身边,但你有着悲伤和叹息,你是如此清苦!

    长春还有一样最时髦的东西出名,就是王洪文。这个一度上窜成为国家副主席的人,出身在长春近郊。那村庄顿时名嘈一时,许多人夸赞王洪文有贵人之相,王家村也成了和韶山冲差不多的圣地,好家伙!东北人自己也说,“咱东北难得出这么个大人物!”

    不过,我却不以为然,我悄悄对一个伙伴说,王洪文后脑勺上有两个“癞痢疤”,此为痞相也!

    回来后,我们的房子开始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