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插兄插妹们 > 第十六章 天涯断肠路 1
    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那俩小子也意识到扔掉那些粮食负担,就轻快多了。我们在遍野的青纱帐和村庄里穿行了两个小时。运气还不坏,买到了长途车票。老天帮忙,要是碰到下雨天,好几天都不会通车。从怀德街坐长途车到县城,一路颠簸,在沙土路上开了有三个来小时,又没座位,等到了县城,已经快中午了。再往火车站跑,去买火车票。这是第一次从农村回上海,说不出是兴奋还是感伤。买火车票时,售票窗里的铁路人员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扫了我一下,

    “到大连的票不能买。”随着这一句冷冰冰的话语,就手就把钱推还给我。

    “为啥不能买?”我赶紧问了一句,后面还有人要急着买票呢,

    “上海知青不能买到大连的票。”一句硬梆梆的话甩了出来,她竟然轻而易举地认出了我们是上海知青,她坐的位置能透过玻璃窗看到整个大厅,她显然已经看到我们三个了。

    “我买到沈阳的票,三张。”我几乎未加思索,立即作出了反应。

    下午四点多一点到达沈阳,买完票,我们三个就逛逛沈阳。这是个东北最大的城市,最早知道是在念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到“918”事件,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有一首民谣为证: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窝囊!真是窝囊!东北的城市总让我感到历史留下来的窝囊!

    沈阳还有一样出名的就是“陈三两”,嘲喻当时的副食品供应困难,居民每人每月只配给三两食用油。驻沈阳朝廷大员是陈锡联,故得了这个雅号。

    有一回有个东北人和我唠嗑,自嘲:“咱东北人都是劣等民族......”我听了吓了一跳,要是被别人听到了,说不定招来一顿臭打。不过这小子倒是诚诚恳恳地在“自我检讨”:“你看哪,咱们的祖先都是在关里没出息的,逃到东北来混日子。所以一代一代都没出息,那些有出息的都是关里人……”他检讨得这么深刻,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我说:“那你看呀,我是从关里来的,是不是我也没出息呀?”“这、这、这……”这回轮到他不知说什么好了。”“都是官府没出息,最后害得老百姓闯关东呀!”我给他一颗定心丸。“对!大哥说得太深刻了!还是上海人行!”

    我有时不禁会想起日本人写的《丑恶的日本人》,还有其他国家人写的《丑恶的xx人》(说自己的本国人丑恶)。都是叹国民之不强,腐败之害国。很多年后在上海,有一天晚上在饭店里吃饭,背后座位上有三个东北人,他们唠嗑唠得很投入,大有写《丑恶的东北人》这样的风格:

    “你看人家南方人多会生活呀,白天做生意,开公司,一个个漂漂亮亮,流光水滑,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晚上约会,吃饭,交际跳舞,卡拉OK,娱乐多多。哪像咱们天一黑就知道回家楼个媳妇睡觉。”

    “是呀,到南方来一看,就不一样,咱那嘎达落后老了(我们那里落后太多了),咱东北人太懒,太落后了,咱们真是瞎混一辈子呀!”

    “咱们这回得向人家南方人学,不能瞎糊弄了,得整出个正儿八经的动静!”北方人还是很爽,很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