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极品风月 > 第七十三章 天下大势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极品风月》小说(正文)正文,敬请欣赏!

    “好,那就先吃饭,吃完饭再聊。”老爷子一摆手,做了决定。

    贾锦博和于馨便分别上前,搀扶老爷子老太太起身。

    贾铭世忽然惊异地发现,今天老爷子竟然不怎么需要搀扶,就能自己站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人逢喜事jīng神爽。又或者,老爷子的身体状况,有了好转。

    在贾铭世的记忆之中,现在已经进入了老爷子生命之中的最后几个年头,身体状况是比较糟糕了。两年多之后,最高首长正式确定接班人之时,老爷子实际上已经不能下床活动了,不久离世。而那一次,贾锦博又站错了队!

    一连两次站错队,加上老爷子离世,便造成老贾家的“万劫不复”。

    好在,贾铭世回来了!

    一切,或许还来得及吧。

    家宴的规模不大,就是这几个人。

    老贾家规矩严,每时每刻都体现出来,吃饭也是规规矩矩的,没什么人说话。不过,今天老爷子破例喝了一小杯黄酒。

    老爷子虽然是军人出身,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打了无数恶仗硬仗,好几回死里逃生,酒量却一直不是很大,以前都是喝白酒,后来改喝黄酒,黄酒养生。上了年纪之后,基本上不怎么喝酒了。

    这一小杯黄酒,无疑是为了贾铭世破例的。

    “铭世,你吃,多吃点,农村生活艰苦,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于馨破例给贾铭世夹起了菜。

    “谢谢二婶,还好,下面生活不错,能吃饱也能吃好。”贾铭世笑着说道,心里头不由又想起了远在海外的母亲。母亲萧柏,贾铭世的父亲在越战中牺牲,心灰意冷之下拿了美国的绿卡,在美国开起了一家小公司作为jīng神的寄托,不过在那另一个时空里,萧柏最后还是结束了美国那家小公司的业务,在国内陪着贾铭世。

    于馨是大家闺秀,家庭的显赫虽然比不上老贾家,也算是京师的小世家,家里老爷子大革命前做过部长的,后来迫害致死,但总归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在老贾家又是媳妇,贾锦博职务高,于馨自然也就是一干姑嫂妯娌的“领袖”。

    当时古月同志不点名批评贾锦博,老贾家的气氛是何等的紧张,于馨都不和贾铭世说话了,见了面装作没看见,爱理不理的。

    现如今,一个个都换了笑脸。

    于馨对贾铭世的客气,说白了就是皇帝老子对有功之臣的客气罢了。

    事情过去之后,皇帝还是皇帝,大臣还是大臣,难道能倒过来?

    吃完饭,老爷子站起身来,说道:“都去休息吧。锦博,铭东,铭世,随我去书房。”

    儿孙们忙即恭声答应。

    小姑的脸sè却yīn沉了几分。老爷子叫了二哥进书房谈话,这没什么,但连贾铭东和贾铭世这两个小字辈都有份,偏偏将她撇过一旁,叫她情何以堪?

    说起来,她可是正儿八经的副厅局级干部。

    贾铭东自来是老贾家的“接班人”,享受这种“待遇”还不要紧,贾铭世不过是个乡下干部,竟然也与闻机要,独独将她晾在了一边。

    老爷子莫非老糊涂了?

    小姑在心里恨恨地想道。

    只是老爷子明白发了话,小姑心里再不满意,也不敢忤逆了老爷子的意思。

    于馨对小姑子心中所想,了如指掌,笑着上前拉住了她的手,说道:“走,我们去那边陪妈说话。”

    小姑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不情不愿的跟着于馨去了。

    进了书房,贾锦博搀扶着老爷子在沙发上坐了,贾铭东便紧着给沙发扶手上垫上了棉布垫子,又紧着给大家泡茶。他与贾锦博经常会进老爷子书房谈话,这一切倒是做得纯熟无比。

    进入老爷子的书房,贾铭世还是第一次。就算是幼小之时,也不曾享受过这般待遇。进了屋,规规矩矩站着,也不争抢着泡茶跑腿,只是关注着老爷子的一举一动。

    老爷子双眉微闭,靠在沙发上,似乎是有些累了。

    贾铭世心里一酸,老爷子的身体,着实是越来越差了。

    忙乱了一阵,大家都坐了下来,贾铭东没有坐在贾锦博身边,而是搬了一张椅子,就坐在老爷子一侧,像是随时准备搀扶老爷子,又像是做记录的秘书人员。

    贾铭世坐在贾锦博的下首,这么想着。

    “铭世,你说说吧,你为什么要写那篇文章?”

    贾锦博缓缓问道。

    这是一个“大谜团”,尽管老贾家,具体来说是贾锦博本人,受益匪浅。但他们对于贾铭世当初写这篇文章的“动机”,一直没有弄清楚,心里头总是不踏实。

    贾铭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望了老爷子一眼。一直微闭双目的老爷子,也恰在此时睁开眼来,四目相对,老爷子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意思很明白,让贾铭世回答这个问题。这本来也是老爷子想问的,不过老爷子年事已高,不耐劳顿,便由贾锦博代言。很多时候,老爷子和贾锦博父子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老爷子想些什么,贾锦博总是能够猜个大概。

    贾铭世很清楚,他今天在这间书房里说的话,将决定着他在老爷子心目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只要老爷子认可了他,那么老爷子在世一天,就能给他一天的助力。

    对于他为什么要写那篇文章,今天也将有一个“最终判决”!

    想必大家还是在怀疑,他是受人指使,想要对老贾家不利,离间老贾家和古月同志的关系。不过指使他的那个人,自己也没有料到,风云突变,当初的“对着干”变成了先见之明,变成了政治立场坚定!

    这叫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饶是如此,也不能不把那个指使者揪出来。他能指使贾铭世一回,就有可能指使他第二回第三回,难不成每次都有这种好运气?

    “爷爷,二叔,大哥,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是出于对整个局势的分析判断!”

    贾铭世吸了口气,缓缓说道。并且不惮繁巨,一一叫到每个人。这一刻,他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郑重的神情。令人不能轻易怀疑他说的话。

    贾锦博问道:“说说你的分析判断吧。”

    “上次我就曾说过,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的干部,特权思想十分严重。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徇私舞弊等等行为,层出不穷,已经在基层社会积累了相当的不满,社会矛盾比较尖锐了。所以我认为,这个矛盾会爆发出来,然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予以利用,作为攻击党和zhèng fǔ的理由……”贾铭世不徐不疾地说道。

    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这个话,贾铭世确实是说过的,当时没人在意,贾锦博父子还进行了毫不客气的反驳,认为贾铭世是危言耸听。

    现在,已经被事实所验证了。

    如此说来,贾铭世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爷爷,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改革,全方位的改革。纵观古今中外的大改革,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必须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改革。如果政权不稳,社会不安定,任何改革都不会取得成果的,只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我认为,古月同志完全忽视思想领域的建设,只抓经济建设的思路,是不全面的。这就是我写那篇文章的理由。我认为有必要提个醒,社会乱了,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对野心份子有好处!”贾铭世的语速比较慢,几乎是一句一顿,说得特别清楚。

    老爷子的双眉扬了起来,其他人更是悚然动容。

    “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想法?”

    贾锦博讶异地问道,看似惊讶,其实还是不相信。且不说贾铭世以前的表现如此糟糕,就算他和贾铭东一样,一贯表现优异,眼下说的这些道理,也未免太深刻了些。

    贾铭世尚未回答,贾锦博开口说道:“我看是他自己的东西。爸,您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和您谈过有关军事改革的一些东西?”

    老爷子点了点头。

    “那就是铭世的意见,他亲口对我说的,铭世把未来二十年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向和cháo流都分析了一遍,我看还是很有道理的。”

    老爷子雪白的寿眉又扬了起来,“嗯”了一声,说道:“铭世,这些道理,你是怎么想到的?”

    贾铭世微笑道:“爷爷,这就是您教导的,多看多学习,多开动脑筋多分析。”

    “好,嗯……好!”老爷子看上去,神情比较振奋。

    “锦博,对于你的工作安排,你自己是什么意见?”稍顷,老爷子转向贾锦博,问道。

    “嗯,组织上的意见,是让我去中组部……”

    “不能去中组部!”

    老爷子尚未答话,贾铭世脱口而出,话已出口才觉得不妥,可是已经说了,也不好收回来。

    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贾铭世脸上。

    贾锦博问道:“为什么不能去中组部?”

    贾铭世没有急于回答,脑海里高速运转起来。这个时候,贾锦博的工作有调动,而且是去中组部。由此可知,在刚刚平息的那场政治风暴之中,老贾家是得了分的。去中组部这是要提拔了。贾铭世记得,上辈子,二叔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并无变化。这也可以理解。那一回,二叔站错了队,连累了整个家族。虽然老爷子健在,安然过关,也只是免祸而已,提拔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