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极品风月 > 第九十二章 规矩和忌讳
    严如培被憋住了。

    他真没想到贾铭世会这么问。

    因为,这是典型老百姓的思维,不是领导干部的思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领导干部思考问题的方式完全变了,和普通人迥异。

    在群众看来天经地义的东西,在官员看来就是奇谈怪论;而在官员看来十分正常的现象,到群众眼里就变成“脑残”了。

    伍百达伤害案,在老百姓而言,远山县公安局做得一点都没错。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把人差点打死了,把人家媳妇轮·奸了,还不该抓?

    甭管他是哪里人,犯了罪就该抓起来同样一件事,官员们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邵明正等人是不是该抓该杀,且不去管他,但就不该是你远山县公安局来抓人。

    那还不得乱套了?

    官场上,规矩不能乱。

    乱了,官员该拥有的权力就没了,正在享受的诸般特权,也没了。

    谁敢乱规矩,谁就是“公敌”,要犯众怒的。

    官员们将这种奇特的思维模式,称为“政治智慧”

    严如培料不到贾铭世一个正宗红色子弟,县委书记,却这样没觉悟,这样缺乏“政治智慧”。

    但这种智慧,却又不能拿到台面上来,台面上,还得“施仁政”,还得关注群众的需要。

    所以严如培被憋的厉害。

    良久,严如培才讪笑着说道:“贾书记,也不是说省厅领导不关心久安的社会治安形势,我们应该相信久安的同志嘛,他们肯定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那不见得!”贾铭世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伍百达这个案子,参与施暴的,不止邵明正这四个人,根据受害人的描述和邵明正等人供认的材料,此案至少还有五个参与者。远山县局一个多月前就向久安市公安局发出了协助调查的正式公函,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回音。难道这个案子不是发生在久安市?他们就一点责任都没有?犯罪分子他们不去抓,一天到晚和我们远山县公安局打官司,讲规矩,是何道理?到底是规矩重要,还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严厅长,你在江东区整顿社会治安的时候,有过这么多规矩和忌讳吗?”

    说着,贾书记的火气又涌将上来了。

    严如培叹了口气,说道:“贾书记,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实话跟你说,我当初在江东区的时候,也是满腔热血,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后……嘿嘿,却成了众矢之的,灰溜溜地回了省厅。”

    严如培这话,也算是肺腑之言了。

    见贾铭世和他坦诚相见,说话不藏着掖着,严如培也便开门见山。

    贾铭世年纪轻轻能够做到县委书记,恐怕不仅仅是打着家里的大招牌。有关贾铭世的一些事迹,严如培也是听说过的,怎么说都得有几分真本事。

    看来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不是缺少“政治智慧”,而是在“官场规矩”和公平正义之间,做了选择。

    贾铭世沉默了一下,说道:“严厅长,你现在有空吗?如果有空的话,我想和你去见一个人。”

    严如培立即警惕起来,迟疑着问道:“见一个人?”

    “对。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案子的受害人,廖小梅。”

    严如培想了想,点了点头。

    两个人一起出了宾馆。

    贾铭世说道:“严厅长,时间还早,我们一起走路过去吧,远山县区不大,走路大约也只要一二十分钟,顺便看看远山的夜景,如何?”

    严如培微笑道:“好,一切都依贾书记的吩咐,我是客随主便。”

    严如培四十来岁,身材很是标准,没有发福,更没有将军肚,可见也是经常锻炼身体的。走个把小时的路,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一位公安厅副厅长,一位县委书记,就这么安步当车,走在大街上。

    在小巷子里前进了大约三四十米,来到一个青砖砌成的小院落前,贾铭世停住了脚步,轻轻敲响了木板门。

    “哪个?”

    不一会,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和一个苍老的声音。

    “伍老师,是我,贾铭世。”

    贾铭世很和气地答道。

    脚步声明显加快了,随即木板门就打开来,一位五十几岁的老者出现在门口,惊喜地说道:“哟,真是贾书记,你好你好……贾书记,请进”

    “伍老师,你好。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姓严,大宁来的,和我一起来看看。”

    贾铭世随口给伍老师介绍了严如培,却隐瞒了他的身份。自然是怕伍老师得知严如培是省公安厅副厅长之后,求他“伸冤”。今天贾铭世请严如培过来,是“微服私访”,不是想让他尴尬难受的。

    “老严,这就是伍百达的大哥,伍老师。伍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以前是民主小学的老师。”

    贾铭世又简单介绍了眼前的老者。

    “你好,伍老师。”

    严如培连忙伸出手去。

    “你好你好,严领导,请进,屋里坐屋里坐……”

    伍老师很客气,不过看得出来,他这是强颜欢笑。兄弟被打成重伤,至今还在医院住着,儿子也被打成重伤,儿媳妇遭人轮·奸,怎一个“惨”字了得?伍老师这要算是非常坚强的,换一个人只怕早就垮了。

    这是一个很老式的院子,典型民国时代的建筑,青砖瓦屋。院子里很黑暗,远不如外边街道那么明亮,院子的地面亦是凹凸不平。

    伍老师引领着两位贵客来到屋里。

    房门推开,一个本来在玩耍的小女孩吓了一跳,紧张地躲到了一个老年妇女的身边,拉住那个妇女的裤脚,好奇地打量着客人。

    小女孩约莫三四岁的样子,身上脏兮兮的。

    那位老年妇女呆呆地坐在椅子里,无精打采的,见到贾铭世,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扶着面前的桌子,慢慢地站了起来。

    “贾书记来了……”

    老年妇女和贾铭世打招呼,气息很是虚弱。

    不过看得出来,她对贾铭世很熟悉,显然贾铭世来过她家里不止一次了。

    “周阿姨,你好”

    贾铭世又跟老年妇女打招呼。

    严如培很新奇地看着这一切。看得出来,伍家并不是什么权势显赫的人家,也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纵算伍百达做生意赚了点钱,对自己大哥家里的帮补,也很有限。住在老城区偏僻的角落里,这么阴暗破败的院子,伍家其实可以归类于贫民阶层。

    可是,贾铭世却对这一家的情形如此熟悉,还尊称伍老师的爱人为周阿姨,哪里有半点县委书记的架子,更不用说来自京师顶级豪门的“太子爷”了。

    贾铭世的神情流畅自然,没有丝毫做作之意。

    “贾书记,严领导,快请坐,请喝口水吧……”

    伍老师端了两杯茶水过来,一迭声地说道。

    屋子不大,里面的家具俱皆很陈旧了,不过摆放得还算整齐,只是一些小用品摆放很凌乱,可见有段时间没怎么收拾过了。这也很好理解,家里发生了这样的惨案,哪里有什么心思来打扫清理?

    “谢谢伍老师。”

    贾铭世双手接过茶水,顺手摆放在小木桌上,又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盒子,望向那个小女孩,脸上露出十分柔和的笑容。

    “娇娇,来,叔叔给你吃糖。”

    说着,贾铭世扬了扬小盒子。

    伍老师便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连声说道:“哎呀,贾书记,你真是……每次来,都要你破费,这个怎么好呢……”

    严如培更加吃惊了。

    贾铭世竟然连小女孩的名字也记得。

    娇娇显然对贾铭世也比较熟悉了,将小手指头放在嘴里,望着贾铭世,只是犹豫了一下,便即走了过来,双手从贾铭世手里接过小盒子,很乖巧地对贾铭世说道:“谢谢贾叔叔!”

    贾铭世轻轻摸了摸娇娇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娇娇真乖,不用谢。”

    娇娇似乎对贾铭世比较依恋,拿了糖果,没有急着回到奶奶身边去,就挨在贾铭世的脚边,小心地抚摸着盒子,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贾铭世便笑着将娇娇抱了起来,放在自己的腿上。

    伍老师连忙说道:“哎呀,贾书记,这个……娇娇身上脏,别弄脏了你的衣服……娇娇,快下来。”

    娇娇很听话,稚声稚气地对贾铭世说道:“贾叔叔,我几天没洗澡了,身上脏……妈妈病了,不能帮我洗澡啦……”

    贾铭世心里便有点堵,摇摇头,说道:“不要紧,娇娇是乖孩子,不脏。叔叔喜欢抱着你。”

    “娇娇也喜欢要贾叔叔……”

    娇娇将小脑袋靠在贾铭世的怀抱里,很依恋的样子。

    “伍老师,建荣呢?还在店子里?”

    贾铭世问道。

    伍老师说道:“还在店子里。现在他二叔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店子里的事,基本都是建荣在帮忙打理……”

    “建荣的伤势恢复得怎么样了?不要紧了吧?”

    伍老师抹了一把眼泪,说道:“好些了,他年轻,身体底子好。不过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店子里没有人手不行啊,都还得吃饭不是?”

    伍建荣的伤势,不见得就比伍百达轻,但伍百达是颅脑损伤,经过了开颅手术,身体恢复很慢,伍建荣年轻些,恢复得就比叔叔快。

    “伍老师,小梅的情况怎么样了?”

    贾铭世犹豫了一下,才问道。

    伍老师叹了口气,说道:“唉,越来越严重了……”

    一句话没说完,里间房里忽然传来“救命”的哭喊,声音惊恐万状。

    伍老师苦笑道:“又发病了。”

    贾铭世脸色变得沉重,说道:“伍老师,我们去看看吧。”

    伍老师默默地点点头,上前去从贾铭世怀里抱过了娇娇,慢慢走过去推开了里间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