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世家子的红楼生涯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修
    林黛玉从张氏屋子里回去后,整个人还是恹恹的,躺在床上直抹眼泪,紫鹃再是懂事能干,也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劝了好久皆没个效果,没奈何,只好请来王妈妈。

    王妈妈是林黛j□j母,在林黛玉这里格外不同,此刻见着自己奶大的小姑娘精神不振的,心疼极了,拉着她忙问道:“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姑娘是哪里不舒服还是怎么了?”林黛玉只摇着头不说话,王妈妈就猜着问道,“是不是想家了?想老爷了?我的好姑娘,您有什么事尽可以跟妈妈说。”

    林黛玉就一脑袋扑进了王妈妈怀里,哭道:“不是想家……才去看了大舅母,为着大表哥无音讯,大舅母现在病得越发严重了……”林黛玉素来喜爱这个宽厚的大舅母,见着她如今病重的样子,心里焉有轻松的?有些话林黛玉也不好说,可方才张氏的模样,却叫她想起了自己母亲贾敏,当年她的庶弟去世,贾敏也是这样,郁结于心,慢慢躺在床上起不来,最后就……林黛玉虽然年幼,却也知道,庶弟那可不是自己母亲亲生的,饶是如此,弟弟没了,母亲也病逝了。这不是亲生的尚且如此,贾瑚那可是张氏的心头肉呢,这会儿没了消息,张氏得多难过?

    “妈妈,你说大表哥到底去哪儿了?怎么就一点消息没有呢?”林黛玉攥着王妈妈胸前的衣襟,大哭起来,“这才多大会儿功夫,大舅母都病得脱了形,这样下去,可怎么了得?”

    林黛玉年纪虽小,却也知道感恩。进得荣国府这一年多,张氏对她可说是嘘寒问暖,体特关心备至,便是迎春,也未必就有她在张氏周氏跟前的体面。林黛玉私下里,直把这大舅母当成了贾敏一般的爱重,如今只要想想张氏可能如贾敏一般没了,这心就跟刀戳针扎一样。“妈妈,我该怎么安慰舅母才好?怎么样才能叫舅母打起精神来?!”

    张妈妈看着怀里这个小小人儿,长叹一声,却是半句话说不出来。

    要张氏放宽心,谈何容易?

    那可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十月怀胎,辛辛苦苦养大,难得贾瑚还年少有成,聪明孝顺,又有本事,荣国府的将来,都指着她呢。现在人说失踪就失踪了,张氏如何能不牵挂?

    “好姑娘,你有这份心,太太就很欢喜了,只是很多事,旁人劝说却是没有用的,还得太太自己想清楚了才好~”王妈妈也只能这样劝着黛玉了。

    怕林黛玉伤心坏了身子,王妈妈便找来迎春陪着黛玉说话,进来荣国府这么久,王妈妈看得清楚,迎春这个小姑娘虽说是个庶女,可张氏是个宽厚人,平日不说待之如亲女,可也没有亏待的,作为大房唯一的小姐,迎春纵是个庶女,教养却丝毫不差,琴棋书画皆通,难得心里有成算,脾气却好,待人又宽厚,隐隐的,竟有几分张氏的风范。黛玉平日跟她也好,比起贾母那头,王妈妈却是更信任她。

    果然,一会儿迎春过来,听林黛玉说了心里烦忧,却是很温柔地拿着帕子给黛玉擦干了眼泪,却是并不很劝,反而提议道:“何止妹妹你担心,我也一样为太太和大哥哥担心呢,妹妹既然有心,不如和我一起抄写经书,到佛前为大哥哥和太太祈福好不好?佛祖有灵,也许看在我们这般虔诚的份上,就能让大哥哥平安归来,太太早点好起来呢!”

    黛玉红着眼眶:“这样有效果吗?”满天神佛,果然能保佑她心愿达成?

    迎春拉着黛玉的手:“当然有效。大哥哥保家卫国,护住了边境一方安宁,太太更是乐善好施,平日积德行善,头上青天,定是知道的,岂能不保佑这好人安康?我如今在抄金刚经,不若妹妹和我一起?”

    黛玉焉有不肯的,听说自己能为贾瑚张氏做点事,也不掉泪了,忙忙让人去那笔墨来:“那最好的纸墨来,我一定要仔细抄,供到佛前的经书,可不能怠慢了。”

    王妈妈自是赶忙答应,回头对着迎春好一通谢。

    迎春也只抿唇笑笑,并不放在心上。

    回头姐妹俩抄写经书,果然一笔一笔,皆是虔诚至极,口中只默念,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贾瑚归来,张氏大病得愈……

    宝玉急匆匆拿着个玉带跑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姐妹俩焚香抄书的模样,原本兴高采烈的笑容登时一垮,问道:“二姐姐,林妹妹,你们这是做什么呢?”

    黛玉跟他要好,白了他一眼:“这还用说?当然是在给大哥哥太太祈福抄经啊。太太现在病着,你又不是不知道。”

    倒是迎春年纪大,更沉稳些,问道:“宝玉,你从哪儿来,手里拿着什么?”

    宝玉如今也有六七岁了,听罢便把手里的玉带往身后一藏,忙忙道:“没、没什么。”他开始是没想到,今儿在贾母那里翻出了一条彩绣华美的玉带,脑海里第一个就想起了林黛玉,巴巴拿了来想在黛玉跟前献宝,让她开心开心,却没顾虑到府里如今这气氛,可不是他玩闹的时候。大伯母现在病着,他却没点心意,还惦记着跟林妹妹玩,这一想,宝玉更是羞惭,把那玉带往丫头手里一塞,也跑了过去:“二姐姐,林妹妹,我帮你们一起抄书!”

    伺候他的李妈妈急得不行,自家小祖宗,怎么能给张氏抄书呢,要叫老太太知道了……“宝玉,二姑娘跟林姑娘都在忙呢,你怎么还上去,这不是捣乱嘛!”

    宝玉平素就不喜欢她,哪听得进她说的话,白了她一眼:“我为大伯母尽点心意有何不对,你再啰嗦,我去跟老祖宗说去!”

    迎春林黛玉瞧着李妈妈被堵得半句话说不出来,都是低低笑起来,宝玉越发来劲,赶了人走:“这里多得是姐姐伺候,不用你了,你快走吧,我和二姐姐林妹妹一块儿抄书!”

    李妈妈哪里肯,又见劝不住,只好讪讪往一边耳房去坐了。

    几个小人儿,便安安静静地开始抄经起来,过两日,贾琏周氏看见几份笔迹还略有稚嫩的经书,饶是他们年长心思早已深沉,却也不由为之动容。

    稚嫩孩童,赤子之心,正因为年幼还不懂世事,这份心意,才格外叫人感动。

    “母亲平日,没白疼了这几个孩子!”贾琏红着眼眶把那几份经书拿到张氏房里给她看,“母亲平日不过对他们七分好,他们已是如此惦念,您对大哥拳拳心意,若是大哥知道您为他如此不保重身体,该如何痛心?!”

    张氏躺在床上,撕心裂肺得痛哭起来……

    荣国府这边气氛有多凝重,二房那头,王氏就有多得意,背着人,她是拍桌子笑啊,肚子都有些疼了:“该,贾瑚那小贱种,也有今天!”这些年,压得他们二房都喘不过气来。失踪了?失踪了好啊,最好是死在异地,尸骨无存,那才叫大快人心呢。贾政是没说什么,可这些天用饭,他就比平日多用了好一大碗。

    听说宝玉给张氏贾瑚抄经,王氏自说儿子纯善,却又把张氏骂了一通:“呸,要我儿子给她抄经祈福,她也受得起?”不过到底这事对宝玉名声有益,她却是没叫人阻拦。

    只是这样的虚伪势力,叫王熙凤知道了,却又是一阵冷笑。

    宝玉不过是个总角孩童,平日养在荣国府,吃穿住行,张氏可从没少过他的,也不曾薄待分毫,现在张氏病着,宝玉给抄份经书怎么就受不起了?

    王熙凤背着人就跟贾珠冷笑:“瞧瞧老爷和太太的样子,感情大表哥去世了,他们高兴着呢!”

    这么多年夫妻,贾珠也了解自家媳妇的脾气,嘴巴跟刀子似得,可心不坏,自家爹娘确实做得不对,他这做儿子的都看不惯,更别说她了,叹口气,能有什么办法呢,谁叫那是他爹娘?少不得给解释几句:“爹娘也是为我,我自小就不如堂兄,爹娘想我成才,偏我有本事,爹娘不忍心怪我,就给怪罪到堂兄身上了……唉,说起来,都是我的缘故。”

    人跟人最怕的就是比较。要说贾珠也算出息了,年纪轻轻,已是举人,性格温和,又斯文有礼,待人接物也很不错,王子腾对其就极为欣赏。在他这个年纪的同龄人里,已是数一数二的了。

    可架不住人贾瑚更能耐啊,小小年纪,本就是正经科举出身,才华横溢,从军后居然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小小年纪,已是三品振武将军,文武双全,百年才得一的将相良才,有这么个堂兄在,却把贾珠衬得是黯然无光。

    贾政王氏一心靠着儿子扬眉吐气,结果却是如此,又不好怪自己儿子不争气,贾珠夙兴夜寐的,其勤奋刻苦,贾政王氏都是清楚,这不,就只好把罪责都怪到了贾瑚身上。

    你没事这么出色做什么?!

    “但凡我在出色一点,或者再考了进士,有个一官半职的……”贾珠有些黯然。

    王熙凤听罢,却是激动道:“呸,什么你不如大表哥,你好着呢,怎么就比不上他了?”一把抓过了贾珠的手,“我相公又有才华,又温柔,对人又体贴,一点不嫌弃我,这些年还一直对我好……这世上,在没有比表哥你更好的人了,大表哥以前是对我挺客气的,我也敬重他,可在我心里,十个他,都比不上相公你!”

    听王熙凤说起她的残腿,贾珠心头是一阵阵酸涩,表妹真的是个好姑娘,却……待听到后面,忍不住又笑起来:“我哪有你说的这么好!”

    王熙凤贯会撒娇卖乖,拉着他直扭:“怎么没有?你最最最好了!”逗得贾珠嘴都合不拢了。

    贾珠拉着她的手:“我的大奶奶,你且放心,我虽不敢说如瑚大哥一般,给你挣个一品诰命来,但我一定用心,让你做个官太太,让你一世安康无忧!”

    王熙凤心头一阵暖流涌过,眼底却是沁出了水色,脸上绽开如花的笑靥:“爷的话我可记下了,可不准你忘。不独我,还有我们的大姐儿,你也要对我们好!”

    贾珠早知王熙凤最是个爽利泼辣的性子,却也不妨她对着自己的甜言蜜语,不说娇羞难当,还能说这样一番话,怔愣一下,便是大笑起来:“好好好,我一定对你们好!对大姐儿好,对你、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