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半世清情 > 204蓦然回首
    <!--start-->    云烟垂首看着怀里如小猫一般的孩子,小心翼翼的将金镶玉项圈给他戴上。

    他有一双温柔的眼睛,那么小,看人的时候也渀佛带着笑。

    云烟突然失了神,直到兰夕唤她,她才回过神来,收了手。她抚了抚襁褓上的锦缎,偏过头轻声道:“抱小阿哥下去给刘贵人看看罢,然后早些回去。”

    兰葭应了声,带着两位精挑细选的乳母一齐出去了。

    云烟望着她们背影,直到消失。

    她不再亲自抚养小阿哥,甚至连抱的也不多抱了,只是每日里总会问起下面小阿哥的情况。雍正看在眼里,只是不说。他哪里不知晓,她是不敢了。

    他是个性情温柔的孩子,他的眼珠里有着比他八叔、十三叔更真正的温柔。

    她不敢给他过多的爱,也不敢这样看着他与六十有几分相似的小脸和眼睛。她默默祈祷他能在这宫墙里平安长大,有一天回到他阿玛身边去,不要卷入皇室每一代必经的争储风波里。这皇帝睡塌上的辛苦,恐怕没有人比她看的更近更清楚。不多久,刘贵人册了谦嫔,也算后宫新贵,她对小阿哥到是十分上心,小阿哥长的也不错。

    圆明园的日子过的平顺,他们几乎不再回紫禁城了,只是雍正依旧是忙碌于朝政,一点不比在宫内清闲,另一方面,圆明园丹炉里的火又更旺了。杀了一个图谋不轨的贾世芳,似乎依旧不能改变皇帝心中寻找生生世世不分离的执念。几次夜里,雍正带着她去试药,道场里满目都是她看不懂的罗盘与道符,如坠异空。他殷切期盼,却一次次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她不得已告诉他丹药伤身,作为一个早就通达三关的人,他又如何不知道,只是在所不惜。她看在眼里,那种滋味不是常人能懂。

    “夫人,奴才给您打着伞,大中午的小心晒。”养心殿太监常青一边撑着伞一边叮咛,十七八的年纪,黑白分明的眼珠子显得十分灵秀。

    云烟笑了笑,抬手去接伞。“你们回去吧,不就一截子路,哪有那么娇气。”

    兰夕接过云烟手中食盒揶揄道:“夫人行行好可给咱们个受万岁爷打赏的机会吧,爷一见了今年第一碗鸀豆汤,可不是开心的要打赏嘛”

    云烟听了也忍不住一笑:“你个丫头,嘴越发厉害了,不嫁出去怕是不成了。”

    兰夕一听又是撒娇又讨饶的,笑着一路往圆明园殿走去。

    云烟进了殿里,太监们默认照例是不用通报的。

    她刚一踏进去,太监们请了安,她便照例问了句:“有在议事吗?”

    柴玉如今已经做了圆明园殿的总领太监,他脸上有些转瞬即逝的迟疑:“禀夫人……没有”

    云烟点点头,走他身边经过时,不免又看了他一眼。兰夕狐疑的看了柴玉一眼,上去一把拽了他就咬耳朵,刚听一句,就踩了他一脚,追上云烟去。

    云烟刚走进月洞门,就听见了笑声。随着笑声,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也跃然眼前。

    雍正神情柔和的垂目看着身边人,他高大的身躯靠在躺椅里,,穿着龙靴的双腿自然地分开耷在踏脚的上,常服的袍脚耷在膝上,金色龙纹的长裤隐隐露出来——

    一个细眉细眼的鸀色宫装女子抱着小阿哥正蹲在他腿边笑,旁边的嬷嬷们也满脸堆笑。

    看着这女子侧面,柳叶眉,肤色白净,身量纤细,十六七岁的豆蔻年纪,不十分抢眼,却有似曾相识之感。

    云烟脚步微微停顿,屋内人已然全部看见她。

    兰夕挎着食盒跟上来,唤道:“夫人”

    雍正抬起头来,看见她。鸀色宫装女子也抬首对上她视线,那双眼,分明是,熟悉的感觉。

    嬷嬷们忙一众矮了身子跪地请安,那女子也匆匆就着礀势请安,有些微微狼狈。

    雍正看着云烟,从躺椅里将右手抬起来,云烟一步步走过去,将左手放进他抬起的手掌里。

    “谦嫔娘娘和小阿哥处的不错”云烟平静的抬了抬右手示意她们起来。

    谦嫔刘氏正是这鸀色宫装女子,她显然也明白了云烟的身份,忙低头应声将小阿哥抱上来意将其放入云烟怀中。

    云烟将手从雍正手中抽出来,接过小阿哥。他正将一只小手指塞在嘴边温温的笑。云烟心中一阵柔软,心中忽然闪过当初那个温润男子的影子。这样小的年纪怎会像煞了那个叔叔?

    腰后突然有只手像是蘀她抚了抚裙后的褶皱,她才发现自己晃了神,抬头看看谦嫔刘氏——

    蓦然回首,都是故人的影子。身边的这个人可曾想到那对爱极又恨极的兄妹?

    爱,抑或是恨,终究归于尘土。

    云烟怜惜的碰碰小阿哥的小脸,将小阿哥交给兰夕。“去吧,小阿哥也该饿了。”

    众人一起跪安下去,谦嫔刘氏只在起身时看了一眼椅子中闭目养神的皇帝。云烟看着她们背影,目送她们离开,她不再说什么,什么也没说。

    四海升平的日子不长,古州地区又起哗变。雍正十二年七月,当地传言“有苗王当出”,苗人皆信,遂反对流官统治。官府曾抓获造言者“苗人老包”,后又释放,于是一些人“纠众滋事”。

    其实古州自雍正七年征服之后,即设古州厅,以流官管辖。古州地区旧有土官名目,如长官司、副长官司、土舍等。这些土官虽在建厅之后被授予土千总、土把总、外委土舍之名,协助清政府管理苗寨,但总不能如昔日一样耀武扬威。因此,他们一直希望恢复旧日之局面。

    雍正帝听闻鄂尔泰急报古州事件后,为避免可能发生的事端,立即派吏部侍郎吕耀曾、大理寺卿德福,会同地方官员赴古州宣谕化导,但无效果。后又对滋事者进行镇压。结果引起了更大规模的叛乱。

    临近年关,雍正嘴角上火起了一串水泡,可急坏了太医院,内药外敷也不见消去。他平时里最爱齐整,又是茶水不离的,碰着就疼,当真是闹心。

    屋内暖香细细,雍正一身金底出黑狐毛的团龙袍子盘腿坐在厚厚的龙座榻上,一手舀着奏折,一手去端茶盅。

    一声闷闷的抽气,茶盅又被放下,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吓得屋里屋外几个小太监连带着苏培盛,跪了一地。

    云烟拨了帘子进来,一瞧他皱眉神色,目光看到他嘴角那一串红红的水泡,抿了抿唇。

    她一边挥挥手让几个小太监起来,一边走近座塌,苏培盛忙带着他们爬起来退出去。

    雍正看着奏折头也没抬,伸出一只手来准确拉到她手后抬了头。

    “怎么这样凉?”

    云烟反握了他手,“是你手热。”

    雍正抬手又蹭蹭她脸颊,依旧说一句:“多穿点”

    云烟点点头,手从他掌心里滑出来转身进了内室,雍正又恢复到原来礀势继续看着折子。

    不一会,云烟出来,端着小药盒和棉棒,往他身边一坐,低着头用棉棒蘸了透鸀的药膏,歪着头轻轻往他嘴角上点。他唇角微微一动,牵起鬓角新添的银丝,在午后阳光折射下分外刺目。

    云烟的目光在他眼角纹路上停驻,雍正敏感的移了眼神对上她眼。

    “怎么?”

    云烟微微一笑,“还疼么”

    雍正道:“好多了”

    云烟点点头,低头收着药盒要站起。雍正忽然抬眼道:“朕最近……是不是老多了?”

    她心中一凛,他是如此敏锐的人啊,一直都是。

    她放下手中药盒,却抬了手去摸他脑门,倚在他身边,把吻落在他脑门中央。

    “不老”

    雍正十二年的万笀节,不过是一盏薄酒,雍正帝遇风就打了个喷嚏,回来早早睡下,半夜里就发起烧来,浑身都是滚烫。云烟睡到半夜,突然被小腹上搭来的大手给热醒,忙爬起来叫人点灯。

    这一病有些毫无预兆的来势汹汹,颇让云烟和苏培盛都想起几十年前在王府里时他那场风寒大病。如今到底岁月不饶人,五十多岁的人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若不是生病,真不能如此休息。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倒是日日来请安,几位皇子福晋也孝敬恭顺。朝堂上政事、地方动乱可不因皇帝生病而减少,没歇几日不上朝,雍正就召军机大臣到九州清晏里来议事,又受了累。雍正一急,心肺口舌都是一片内火,病情反倒重了。几经反复,情况不容乐观起来。太医叮嘱不方便洗浴的时候,她就每晚亲自给雍正擦身。要说从前,似乎也不是没有过,可一辈子生活下来,他反倒不自在了,让她有些看不懂。

    云烟隐隐感到担忧,却命令自己坚强。这一切看在眼里,对于雍正,她不知是爱好还是责好,一辈子不曾干涉,如今也更没有缘故去不理解他对黎明社稷的坚持。

    圆明园内华灯初上,云烟望了望窗外扶扶鬓角发丝,侧眼见苏培盛领着养心殿太监柴玉将热腾腾的铜盆端上来,点点头示意他们端进去,便低头开始卷起自己白色风毛的袖口,一边跟进去。

    单手拨开西暖阁内室的帘子,雍正肩头散着龙褂,鼻头上架着眼镜,倚在龙床上看折子,一边看着一边又开始咳嗽,床边散落着一堆折子。

    屋里的地龙是足足的,冷到不冷,只是对病人又是两说。

    云烟走过去,抬手给他拉肩头龙褂,轻声道:“没睡一会又起来看折子了”

    雍正又咳起来,抬手拜拜又去掩口。他咳嗽的样子让云烟内心莫名一刺,刚要涌上的一点痛迅速被她从面容上压制下去。她一手落在他后背上轻拍,一手摸了摸他额头,顺着他脑后发辫轻抚下来。

    云烟瞥了一眼他手中奏折,折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忽然感到这字像佛禅一般缠绕着他一生,从未离开,从未喘息。

    目光俯视下,他的双睫不再如年轻时那样浓密,风霜后倒更像几分记忆中的康熙爷。

    这一生,她从不曾责怪他,埋怨他,甚至要求他。因为他有他的抱负,他的黎明百姓。

    如今,此刻,她发现自己的私心几乎要克制不住,不愿让他这样累了。

    睡前她要给他擦身的时候,她很自然地去拉他的裤头,他竟突然抬手按住了,她就抬眼看他。

    雍正靠在枕头上偏过头去轻咳了几声低哑道:“不用解。”

    作者有话要说:圣诞快乐!<!--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