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后宫 > 17.1
    太子站在院中央,如同众星捧月,知秋大礼参拜后,迟迟也不见他说话。唐顺儿跪在一边,他认得出其中一个护院,将军亲命负责知秋这院安全,他悄悄扭头,与那人使眼色。那人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试看太子还有什么行动。

    “你们在这里守着!”太子对随从吩咐,一边迈步经过知秋身边,说道,“你跟我进来!”

    眼瞅着知秋跟太子进了屋,唐顺儿心急如焚,再回头找负责的护院,已经不见踪影,想是急着去报信去了。院子里的人不敢懈怠,也没人敢接近太子进的屋。唐顺儿也听说,这两年,太子脾气虽不象小时候那般顽劣,却分外严厉专横,身边伺候的人都只能唯命是从,不敢半分怠慢。

    屋里,太子先是四处巡视,这里是知秋平日看书写字的地方,桌上还晾着昨日写的几幅字。太子似乎专著地看了会儿,鼻里嗤然一笑:“你还挺闲的,兴致不错么!”

    知秋站在一边,摸不清楚太子忽然出现的原因,对他的问话,也不敢轻易回答。太子绕回知秋身边,坐了,手里依旧玩弄着进门时就握着的马鞭,想是刚刚骑马归来。

    “我最近听了些传闻,本来不想求证,可实在好奇,今日经过这里,忍不住要问问你!”

    “太子有话请讲,臣知无不言。”

    “朝廷上可有人说,护国将军对你,怀了爱慕之情呢!”太子语气亵獬,带一股轻蔑,“亲兄弟啊,叶大人你果然非等闲之辈!‘明眸皓齿,顾盼生辉。’父皇当年一句话,可把你看了个通透,不过,依我看,还得加上一句,‘天子仰慕,将军垂涎!’”话音越压越低,转眼凑到知秋面前,一只手搭上知秋的腰臀,慢慢朝下,蛇行般,安静地,向着敏感部位游动而去。

    知秋脸色青白,胸口起伏,他拧身站开一些,强压心头之气,说了句:“太子自重!”话音刚落,太子手里的马鞭狠狠抽在知秋的膝窝处,一阵火辣辣,接着双腿一软,“扑通”地跪在地上,因没防备,膝盖狠狠磕在地上,疼得知秋浑身一抖。

    太子蹲下身,目露凶光:“我又没悖逆君臣伦常,没在龙床上翻云覆雨,没跟亲兄弟不明不白,倒用你这个贱坯子教训我?告诉你,我今天来,就是让你知道,别以为平日里一副清高假正经,我就不知道你骨子里的龌鹾!”

    知秋只觉周身阴冷昏沉,眼前黑洞洞,无论多么用力地去看,去分辨,都是乌漆漆一团。直到有人扶住了他的手,传来唐顺儿熟悉的声音:“大人,起来吧,殿下走了。”知秋想借着唐顺儿的掺扶站起身,可腿没听使唤,倒是唐顺儿力气还够大,一低身,就把他给拎起来,“真是,他每次出现,大人都遭罪。”

    知秋刚被送回房间,叶文治就从外面匆匆赶回来,脸上惊惶未定,见知秋没有大碍,才稍稍放了心:“他又来胡闹什么?”说着,接过唐顺儿递来的药膏,轻手轻脚地擦上膝后的鞭痕,看来太子用了大力气,这会儿肿起有两指宽。

    “小孩子闹脾气……”

    “小孩子?他可不小了。”

    知秋见唐顺儿下去,屋里没别人,被太子羞辱时的委屈又再翻涌上来,心口疼得快要炸来,又见大哥此刻全神贯注地处理着他身上的伤,顿时酸楚泛滥,忍了忍,还是问出来:

    “大哥,你可是跟皇上说了什么?”

    文治的双手,瞬间停了,嘴唇动了动,却没正面回答,将话题绕到知秋的伤口上,要他好生休息,勿碰水,又吩咐外头的人找药酒。知秋不是死缠滥打问到底的人,既然大哥不肯说,他大概猜到原委。朝廷上的风言风语,便是因为大哥与皇上的交谈,漏传出去的!这事更坚定了文治将知秋放在身边的决心。如此情况,若在外地,后果无法收拾,如今,他只相信自己。于是,送知秋走的事,再没提过。

    宫里,元宵节的灯刚撤,换了平常宫里常挂的宫灯,此时,天黑下来,正一盏接着一盏,亮了起来。洪煜晚膳时候,留了洪汐一起吃。众多皇子公主里,洪汐是最聪明乖巧,善解人意的。就象此时吃饭,他会替洪煜夹菜,这是其他皇子公主都不敢的。

    “你过年回去探望婆婆,看见小舅舅没有?”

    “当然看见了!还是小舅舅最疼洪汐呢!”

    “哦?为什么这么说?”洪煜侧头看着孩子天真得纯水样的眼眸。

    “别人跟洪汐说这个规矩,那个规矩,只有小舅舅不会。”

    “规矩是要学,那是帮你修性情,识体统,切不可偷懒。你小舅舅,自己规矩还没学好,又怎么教你?”洪煜说着,想起一幕幕关于知秋的往事,不知不觉地笑了,“不过,他倒是真疼你!以后,你要是想他了,就跟父皇说,父皇准你出宫探望他!”

    “谢父皇,”孩童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圆圆的眼睛笑得弯了,“可是,小舅舅为什么不在宫里住了呢?”

    洪煜楞了,不知如何回答,可洪汐专著地盯着他看,似乎一定要等到他的答案,只得敷衍说道,“宫里的生活,不适合你的小舅舅。”

    “为什么?”歪着头,带着不解,“洪汐觉得小舅舅以前在宫里的时候,更快乐呢!”

    “怎这么说?”洪煜连忙追问。

    “因为小舅舅以前在宫里的时候,笑得比现在多多了!”

    洪煜便觉得无端飞来的大棰,狠狠砸在胸口,敲出好大好深的洞,他努力不去想象,现在的知秋的样子。缅怀和回忆,都不能将他从无边无际的想念中拯救出来。忽然,一口气喘不出,放下筷子,侧身咳嗽起来。

    春如谢红,匆匆便没了踪影,还没怎么留神,仲夏来临,白日里热得淋漓,让人难以消受。只有如此刻傍晚时分,太阳下了山,才渐渐透了些凉气儿。知秋不耐热,热得狠了,气也不顺,整个人萎靡不振。

    这大半年来,他虽深入简出,过着半闭关的日子,可知秋依旧对周围细微的变化,敏感地观察着。他总怀疑,大哥一定是做了什么牵制了龚放,不然,撤中书省以后,六部尚书重新任命时,不可能由叶家操纵,二哥更堂而皇之地掌管了兵部大权。

    这日午睡,无端梦见洪煜,影绰绰的,象是有口难言,在他面前沉默地站了大半天。醒来便觉得心里堵得很难受,知秋犹豫踌躇了一个下午,终于耐不住,找来唐顺儿,要他进宫帮忙打听打听。

    “可是,大人,要出叶府就很难,更何况,我没了宫牌,护卫不会让我进了!”

    “天黑以后,混出府不难。入宫?”知秋想了想,转身在床头的柜子里拿出一把小匕首,“这是皇上赏的,上面有御玺之印,守宫门的护卫会让你进。进宫以后,你去找于海,向他打听皇上的事情。”

    唐顺儿二话没说,天黑以后就出门了,回来已经是后半夜,浑身又是泥又是土,原来跳墙进来,还摔了跤。知秋一直没睡,忙问他打听到什么。唐顺儿也顾不得擦脸,说话的音调却是变了:

    “大人,我说了,您可别着急上火。”

    知秋一颗心顿时安静,“怎,怎么?”

    “万岁爷,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