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桃探长之双色妖案 > 038章 拜访大师
    当我和南若兮跟随菜灵儿来到位于H市昆山路95号的博雅印社时,我惊诧于它的规模了。眼前的建筑群与我想象中的刻印社是大相径庭。我以为一个刻印社就像我在家时看到的美术社一样,无非就是刻刻字,裱裱画而已。

    然而,这竟是一处占地近万平米,拥有假山、人工水系的别有洞天之佳境。

    放眼望去,白墙黑瓦、挑檐歇山尽收眼底。绿荫掩盖下的亭台楼阁、竹馆乐堂,高下错落、清静幽雅。或建于水上,或筑于石旁。果然与其“博雅”名号相吻合。

    这哪里是什么印社,分明是一个公园。只是这个公园里的游人仅有我们三个而已。

    “菜小姐,这么大个园子,怎么看不见人?”我问菜灵儿。我喜欢这种环境,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让目光化作镜头贪婪地把眼前的一切摄入其中。

    “哦,走过一段路,就到他们的经营区了。这里人不是很多,几十个人放在这么大个园子里,就跟没人一样。肖乾,你好像很喜欢这里。你们以前没来过吗?”菜灵儿问我。

    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没来过这里。南法医,我们从没有来过这里吧?”我回答菜灵儿问话的同时,向南若兮问道。

    南若兮说:“我只听说过这是个文人墨客经常光顾的地方,还真没来过。”菜灵儿说:“我们报社由于业务上的关系,和这里多有接触。我和美编们来过几次,我简单地给你们做些介绍吧。”于是,菜灵儿讲了起来----

    “博雅印社“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主业,也做一些刻字裱画生意。因其书画大家、雕刻大师麇集而蜚声海内外。

    除经营书画雕刻之外,博雅印社还以收藏惹人注目,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玺泉刀,无不博采旁搜,其藏品质量与数量与华宝斋齐名。

    听着菜灵儿绘声绘色的介绍,徜徉于博雅印社的青石路上,我似嗅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化味儿。

    每经过一处亭榭楼阁的门柱、壁间,几乎都可以赏览到许多名人题写的楹联,这也可以说是博雅印社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譬如:“以文会友;与古为徒。”表明了博雅印社的谦逊姿态;“水似潇湘楼若烟雨把酒高吟集游客;峰有南北月无古今登山远览属骚人。”则生动地描写了金石家、诗人、墨客溶于水、楼、山、月的优美环境之时把酒吟诵的愉悦心情。

    “肖乾,你看。”在潇湘竹馆门口,一副用隶书所书的对联:“宜雨宜晴静观自得;尽美尽善为乐至斯。”让南若兮停下了脚步,“这副对联的隶书字体,与悬挂在‘水清茶韵’茶肆的书法好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我和菜灵儿也仔细端详起来。“是一个人。你们看,落款都是:养石山人。”菜灵儿说。

    “我们赶紧到里面问问。”我对身旁的两位美女说道。

    在荟萃阁,博雅印社的社长许儒年亲自接待了我们。菜灵儿把我们彼此引荐了一下后,我开门见山地向许儒年说明了来意。

    “许社长,请您看一下。这照片上的字是出自贵社人之手吗?”南若兮从牛皮纸档案袋里,取出几张照片递到了许儒年手里。

    六十多岁的许儒年,眼睛明显有些花了。他戴上老花镜,认真地看了起来:“字体和刀法倒像是出自养石山人陆野川之手。不过。。“许儒年说道这迟疑了一下。

    “不过什么?许社长。”菜灵儿问道。许儒年说道:“请问,正这张‘卢仝的《七碗茶诗》’规格有多大?”

    我说:“长1。75米左右,宽0。85米左右。”

    “哦,那就有歧义了。养石山人从没写刻过这么大幅的作品。对联是他最大的作品,他的作品以斗方居多。”许儒年摇头说道。

    “您说的写刻是什么意思?写和刻都是他一人吗?”我问道。许儒年说:“正是这样。俗话说‘三分写,七分刻。’写刻俱佳之人不是很多。像他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更是屈指可数。”

    “许社长,养石山人他在吗?”菜灵儿问道,“如果他在的话我们一问他不就清楚了吗。”

    “像这些大师级人物不是经常到社里来,只是在社里面有活动或者有客人亲点他们的作品时他们才来。不过,不要紧,我可以差人把养石山人找过来。今天有些晚了,你们如果不着急,明天早晨你们再来一趟如何?”许儒年对我们说道。

    我说:“许社长,事情真的挺急。您看我们去他家登门拜访好不好,这样既表明了我们的诚意,又表明了我们对养石大师的尊重。”

    “如此更好,我马上差人给你们带路。”许儒年站起来说。

    博雅印社的许竺文是许儒年的亲侄儿,小伙子十六七岁机灵且长相俊朗。一个很阳光的男孩子,颇为健谈。

    我驾驶着汪立俊局长的车,许竺文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他侃侃而谈,给我门主动介绍起养石山人陆野川其人。

    陆野川,H市生人。今年六十有五。本名陆耕,号野川,字养石。自幼家贫,因好书喜刻,从师隶书泰斗秦敏行,刻字则拜在江南第一刻字大师白宽门下。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拜师以后,其师古并不泥古。研习镌碑版,精深刻印,书工隶又修篆。而且善制印泥,其精心研制的“野川印泥”为各界所用,四十岁时,陆野川入博雅印社经营书画篆刻等作品。其人性格古怪,不随潮流。但是,同情穷苦之人,绝不侍奉权贵,典型的松风梅骨。因其喜欢各种奇石且有许多收藏,更乐于在山中静养把玩藏石,故自称为:养石山人。他现在就居住在与闹市有一定距离的五牛山下。

    五牛山其实距离H市并不太远,很快我们就到了陆野川居住的约有三间大小的草庐外。茅草屋顶,土坯墙面,竹制的栅栏围成了一个三亩地左右的院子中,有两亩地大的田畦。秋菜长于其中,绿莹莹的。

    这是典型的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隐士之居所。

    “养石先生在吗?”许竺文推开竹扉,高声向茅屋内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