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北齐帝业 > 第五十二章世家的力量
    大军一开拔,高纬的赈灾大计便开始实施了。

    如果就是平常的赈灾,那么高纬大可不必计划这么久的时间,直接将粮食下发就可以了,但是这次不一样,高纬将要有大动作。

    高纬不仅仅要解决灾情,还要将北齐上下的主要河道交通修理一下,开几条渠,修几道水利,让南北交通更加方便,同时保证北方一些容易干旱的地区保证运水,豫州的水路便利一定要利用好。

    而这些灾民,就是最合适的劳动力。

    一个月前,高纬运用“以工代赈”做了指示,赵彦深很快就将命令下达,一个月之内,各地流民已经被分散打乱,聚居在各大郡的城邑之外。历史上那种大规模的流民暴乱已经减轻了很多。

    在赵彦深在国库里翻箱倒柜以及世家的支持下,高纬凑齐了实施方案所需要的一应钱粮。

    开春,便是开始实施的时候。

    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便是江淮北部和山东。

    首先,高纬要将流民分为三部分。

    也是绝大部分,这里面也分为两批,第一批北上幽州、平州、燕州以及朔州垦荒,第二批则就近原则迁往江淮一代,高纬准备主要将流民迁往豫州还有合州,这里水路发达,而且土地利用率还远远未达到饱和。

    也就是不愿意到外地垦荒的那批的一部分,高纬会将这些流民分配到各地,让他们兴修水利,开渠、修补城墙之类的,等到旱灾结束自然可以回到家乡。

    是属于自愿的那一批,如果他们愿意,并且通过选拔,就会由分配这些灾民的官员将他们送到邺城大营内,训练过后,则调往晋阳、洛阳、幽州等地守边。

    当然,由于条件限制,他们的待遇要稍微比正规部队次一些,不过在军中待满三年边可以转正。

    最大程度上合理的利用灾民的力量,既可以避免灾民群聚造反,又可以兴修水利交通,北齐地势好,尤其是江淮,河流较多,如果北齐可以疏通河道,开渠将河道联通,那么其产生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此次赈灾所需要的人选高纬也早已经选好,山东一路,由赵郡王高睿前往主持,坐镇豫州那边的,高纬则选择了白建。

    白居易就是白建的后人,白建这个人虽然历史上名声不显,可确实是一个业务能力十分强的人,他最大的优点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他老成持重、兢兢业业。

    高纬特意把他从内阁摘出来,就是为了灾情可以迅速稳定,白建虽然比不得唐邕、元文遥的理政天资,但是白建胜在经验丰富,高纬也是考察了许久才将白建纳入名单。

    有负责坐镇的自然便也有负责总理全局的,高纬苦思良久,最后选中了胡长桀,历史上的胡长桀早死,可是不知道什么缘故胡长桀到如今还是生龙活虎,也许历史上的那个胡长桀其实是郁闷死的也不一定。

    高纬也同样对胡长桀考察了一番,胡长桀怎么说呢,业务能力一般,但胜在有长远的眼光,平衡能力——也就是统筹全局的能力不弱于赵彦深,可以让每一个和他合作的同僚都发挥出长处。

    高纬没有选择一些年轻激进的臣子,反而偏向于老臣,这便足以说明高纬求稳的态度。

    年轻的臣子诸如元文遥之类的,虽然很有天赋,也的确对政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毕竟缺乏历练,性格也不够稳。

    除了元文遥,还有十几个出自世家的官员高纬很看好,所以高纬大笔一挥将他们个个都分配了任务,到高睿等人手下协助赈灾,尤其是最严重的高睿那边,如果有世家子协助,难度会小很多。

    世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可不是开玩笑的。

    世家在科举还没有盛行之前,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俗话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世家的名头有时候比圣旨还管用。

    其中北齐便有著名的七望五姓中的六望,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还有一个是陇西李氏,李渊都要腆着脸往陇西李氏那边认亲戚,人家还不见得待见他,可想而知世家地位多高。

    而从那“捐”出来的一万多私兵则可以窥见世家所拥有的巨大能量。

    高纬这次之所以可以拿他们当刀子使,是因为在高纬执政之前,世家在朝堂的力量很孱弱。

    世家子弟遭到鲜卑勋臣的压迫、排挤,北齐本身又亲近鲜卑,很多管理部门都换上不懂政务的鲜卑人。

    那些鲜卑人并不会管理民生不说,还平白的挤占了官位名额。

    世家子弟也面临就业危机,而高纬正好需要一个强力的力量来帮助他。

    赈灾、人才、制衡勋贵。没有比世家更好的助力,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世家子弟能力的确值得认可,部分下放到地方为官,很快就将前任鲜卑官员留下的烂摊子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是世家壮大的威胁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世家传承悠久、根深蒂固。

    他们有的甚至可以追朔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代代官宦出自世家门第,造就了如今这样的庞然大物。

    在科举还没有大行于世的时代,世家几乎垄断了所有政治资源。

    也不是无人尝试过打破世家垄断,如汉代的举荐制度,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可是推行来推行去,这些选拔人才的政策最终都变成了世家子弟的角逐场,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其由来如此。

    高纬也担心世家坐大的后果,但是他目前只能选择世家。

    无他,因为如今满朝文官大多都是出自于世家,即使有少数寒门,也鲜有不依附于世家的。

    不是因为世家用了卑鄙的手段,而是因为寒门学子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处境,那便是无书可读。

    那时候书籍是十分贵重的,寒门绝不可能有这样奢侈的东西,这些书籍大多都被世家捏在手里。

    没有书读的寒门子弟不依附于世家,那么就没有学习的资源。

    更别说,你想巴结人家,可你有这个人脉吗?

    不是所有的寒门学子都会这么幸运。

    首先在知识上,寒门学子便已经落后于世家子弟,而知识便从一方面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高低。

    因此就算给寒门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寒门学子也是斗不过世家子的。

    在科举初次开启的隋唐,中举的也多为世家子弟,寒门很少有中举的机会。

    至少高纬目前还没有发现有能力卓越的寒门士子。

    不过要制衡世家,保持朝堂上寒门和世家的一个平衡,也不是没有办法……

    要不来一场科举?

    高纬想了想,最终也只是轻轻一叹,还不到和世家翻脸的时候……

    【那,规模小一些总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