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刀丛佛影 > 五五、陶侃起兵 毛宝奋勇
    庾亮到了寻阳,与温峤会面后,两人激动地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庾亮流着眼泪说:“朝廷损兵折将,连连失败,这都是我的罪过啊!我对不起先帝的信任,愧对他的重托啊!”

    温峤说:“元规不必过于自责,况且现在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们眼下要做的是如何稳定军心,彻底消灭叛军,取得最后胜利。”

    庾亮说:“嗯,温太真言之有理。我来时,带来了太后的诏书。现在请温峤接诏。”

    温峤急忙跪下。

    庾亮继续说道:“宣太后诏:任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郗鉴司空。”

    温峤答道:“谢太后恩典!但是请恕臣无礼:苏峻之乱未平,温峤不能接受这一任命。”

    庾亮说:“太真请起。有话慢慢说。”

    温峤站了起来,从容说道:“那些乱臣贼子还没有肃清,我有什么脸面和资格升迁呢?我们应该抓紧联合各地的军队,共同抗击苏峻、祖约的叛军。我这里有几万兵马,我现在拿出一半来交给你指挥。另外,咱们联合各地的军队,也该推举一个盟主。依我看,盟主之位,非你莫属啊!”

    听了温峤一席肺腑之言,庾亮激动地热泪盈眶。但他还是坚定地摆了摆手拒绝道:“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不因为我的重大失误抱怨我,嫌弃我,还重新分派给我军队让我掌握指挥权。但是你也看到了,我指挥失当,没有军事天分和经验。所以我来这里找你,就是想当杀灭叛贼、报仇雪耻的普通一兵,别提什么指挥军队,更甭提让我当什么盟主了。我建议,盟主之位,由你担任最为合适。这也肯定是众望所归啊。”

    两人互相推让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这时候,一旁温峤的弟弟温充提出建议:“你们两位不必推来让去的了。你们两个谁担任盟主都不合适!”

    庾亮愣了,急忙转脸问道:“那你说谁合适呢?”

    温峤连忙介绍说道:“这是我弟弟、参军温充。”然后也问温充,“我两个都不合适,那你说吧,谁才合适当联军盟主呢?”

    温充说道:“陶侃最合适。陶侃是个老将,所处的荆州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他的手下兵强将勇。这个时候,你们两个都必须采取高姿态,把这个盟主之位让给陶侃,争取他出兵才是上策。”

    这时候庾亮、温峤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说道:“对啊,那现在就马上给陶侃写信让他出兵,担任联军盟主吧。”

    于是两人共同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担任盟主,并派督护王愆期到荆州通知陶侃。

    陶侃听督护王愆期说了他的来意,看了温峤、庾亮写给他的信件,但是仍然对自己没有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对庾亮及朝廷耿耿于怀,所以陶侃一口回绝了。

    陶侃说:“我陶侃只是一个边城守将,并没受到先帝托孤之重托。不但不被朝廷看重,而且深受朝廷怀疑。现在有了国难,又突然想起微臣来了。我这里兵微将寡,本人昏聩无能,哪里胜任得了联军主帅呢?还是希望温将军、庾将军、王督护另请高明吧。”

    王愆期哪里还敢再说下去呢?只好怅怅而归。

    后来温峤又接连派出去四、五个人给陶侃联系,陶侃虽然看起来有些犹豫,但都拒绝了。

    温峤对庾亮说:“既然陶侃这么怨恨朝廷,不肯出兵,那咱们就最后给他去信通知他:你不参与讨伐,我们就不再等你了……”。

    信已经送出去两天,正好温峤的参将毛宝从别的地方出使回来,听说了这件事,他对温峤说:“凡是举大事,应当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一起行动,而众人要一起行动全在于团结,没听说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互相之间有疑虑,也应当表面上装作不知道,怎么能在内部之间制造疑虑呢!应该赶紧追回信使,修改原来的信,劝说他一定要一起征讨。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应当再派使者另写一封信纠正一下。”

    温峤猛然醒悟。于是温峤就追回使者并再次修书,继续痛陈利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陶侃终于答应起兵担任盟主,并派督护龚登领兵与温峤会合。温峤、庾亮于是传檄天下,宣告苏峻、祖约的罪状。

    驻守广陵的郗鉴“革命”积极性非常高涨。他向温峤派出使者,提出设立堡垒、坚壁清野、断绝苏峻军粮食来源的策略,温峤深表同意。

    但是没过几天陶侃却又反悔并追还龚登。

    见此情景,温峤只有再度向陶侃写信劝说。恰巧这时,陶侃的儿子陶瞻在与苏峻、祖约叛军作战时被祖约的大将冯铁杀死。温峤在信中以其儿子陶瞻被苏峻叛军杀死的信息刺激陶侃,最终才令陶侃感悟,于是不顾儿子的葬礼,昼夜兼程,亲自领兵前来与温峤会合。

    而徐州刺史郗鉴所在的广陵粮少城孤,邻近北方外族政权,故此士民都无坚定守戍的意志。但郗鉴收到庾亮给他的太后懿旨,获知自己升任司空的诏书后当即感激流涕,“革命”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迅速召开军民誓师大会,号召起兵讨伐苏峻,将士都争相要求参与。然后率兵向茄子浦开拔。

    陶侃大军到寻阳与温峤合兵一处。众人都议论纷纷:

    “陶侃要杀庾亮以谢天下了。”

    “苏峻、祖约就是以杀庾亮为名起兵的,这样做,岂不是帮了他们的忙了?”

    “新账老账一起算呗,怕是要追究这次朝廷军队节节败退的责任吧?”

    “庾亮这回够受的。”

    听了军民的一些街谈巷议,庾亮也感到十分恐惧了。

    温峤提议:“既然是陶侃已经过来了,咱们就主动到他那里去拜访一下吧。”

    庾亮感到害怕,说:“说实在的,我是有几分胆怯啊!”

    温峤说道:“怕什么啊?有我呢。非常时期,我想他陶侃是会顾全大局的。”

    庾亮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对不起他的啊,只是以往对他缺乏信任而已。”

    温峤说:“即便你在朝堂采取一些措施,也是为国家着想,并没对他本人形成伤害。再说,顾命大臣的事情,他即便埋怨你也只是个误会,因为要谁当顾命大臣不是你元规能决定的。”

    于是庾亮只好硬着头皮跟着温峤前去会见陶侃。

    进到陶侃的将军大帐,温峤、庾亮跟陶侃一打照面,互相介绍已毕。

    只见庾亮冷不防从容跪倒在陶侃面前,说道:“陶将军,元规给你赔罪来了!以往元规刚愎自用,不听众臣之良策,导致朝廷军队节节失利。国家罹难,百姓遭殃,这都是元规一人之罪啊。罪臣元规作为带罪之身,肯请陶将军作为联军主帅,带领联军讨伐叛逆。只要讨逆成功,罪臣何惜这一项上人头呢?那时定当以此向天下谢罪!”

    陶侃一看庾亮玉树临风,气质不凡,突然间玉树倾倒,拜倒在自己面前,而且态度诚恳,悲悲切切,心里的怨恨恨恼怒似乎一下子都飞到九霄云外了。

    陶侃急忙扶起庾亮,说道:“庾将军言重了。国家有难,不只是你一人之过啊。”

    庾亮含泪说道:“元规对不起先帝和太后,对不起皇帝,也对不起众位大臣和百姓啊。”

    陶侃见庾亮果然风流儒雅,气度不凡,顿生好感,但是嘴里却还是不依不饶地对庾亮带有讽刺意味地说:“君侯修石头(即修建康城)以防我,今日为何却反过来求我呢?”

    庾亮说:“以往确实是我元规没有识人之慧眼,做事不当,所以导致今日朝廷被动,朝局动荡不安,万千之错,都是我一人知错,请陶将军责罚便是。”

    陶侃哈哈大笑:“君侯太过自责了。大敌当前,咱们必须共同对敌,就不信他苏峻和祖约能够翻天!”

    这时温峤急忙插话:“今日咱们几路大军会合一处,自当同心协力,争取早日取得平叛胜利。今天,我温太真略备薄酒,为咱们联军盟主接风洗尘。”

    于是温峤设宴招待。几个主将谈宴终日,庾亮、陶侃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气氛开始趋于融洽。

    庾亮在吃荞头的时候,根须都放在一边,没有丢弃。

    陶侃问道:“你留这个有什么用呢?”

    庾亮回答说:“这个还可以种啊。”

    陶侃闻听赞叹良久,说:“没想到,庾元规不仅仅风流蕴藉,儒雅潇洒,而且确实具有从政的素质啊。”更加欣赏庾亮。

    讨伐军于是齐心要进攻建康,平灭苏峻,这便形成了“西军”。不久便起兵。

    同时王导以太后密令要三吴吏士起义兵援救建康。会稽内史王舒于是命早前逃亡到当地的庾冰担任奋武将军,领兵渡过浙江,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和前义兴太守顾众都举兵响应。至此三吴的“东军”也起兵了。

    苏峻知道陶侃领导的西军起兵后,非常吃惊,他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说:“我早就估计到温峤很能得人心啊!”

    苏峻听从参军贾宁的计谋,由姑孰退守石头,分兵对抗西军各部。而派管商、张健和弘徽等对抗东军。与虞潭互有胜负,相持不下。

    这时苏峻也逼迫成帝迁到石头城。成帝之母、庾亮的妹妹庾太后不堪忍受苏峻将士的侮辱,自杀身亡。

    毛宝受命率领一千人作温峤的前锋,驻扎在茄子浦。正好遇见了一桩“大买卖”。原来毛宝派出去的探子回来报告说:“苏峻送给祖约军队一些粮食,祖约的司马桓抚接受了这些粮米,正在向这里走来,看来茄子浦是他们运粮队伍的必经之地。”

    毛宝一听非常高兴:“这送到嘴边的肥肉,不吃白不吃啊,他们有多少人啊?”

    探子说:“看来人不少,大约一万多人吧。”

    毛宝作难了——是啊,人数悬殊太大,一千对一万,太冒险,如果己方的人数再多点儿,感觉就保险一些……

    没想到,正打瞌睡呢有人就送来了枕头,需要人手呢,还真来了很多帮手——郗鉴随后率众渡江也来到了茄子浦,正是来与温峤军队会合的。

    这时候士兵们仍有顾虑,因为要想去劫粮,就必须上岸去打伏击战,但是士兵们却都不敢随便上岸。这是因为当初,温峤认为南军熟悉水战,苏峻军善于步战,想用己之长制彼之短,就宣令三军:“有上岸者处死。”

    于是毛宝就对部下说:“兵法上说:军令有所不从。现在情况变了,哪能不上岸呢!如果温将军要拿军令处罚大家的话,就由毛宝我自己承担罪责好了!”

    这样就打消了兵士们的顾虑,采用变通之办法率领兵士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成功袭击了祖约的司马桓抚,夺取全部米粮一万斛米,并俘虏斩杀一万多名贼军,令祖约更加缺粮,祖约军队因此大饥。

    温峤得知这一喜讯,十分高兴。他嘉奖了毛宝的功勋,上表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之后温峤就与陶侃以水军直指石头城。

    苏峻当时见到在查浦的陶侃军和沙门浦的温峤军兵士众多,显得有些畏惧。

    但另一方面,在广德的桓彝显得孤立无援,周边郡县都向苏峻投降,但桓彝坚决不降,后被韩晃击败并围困,最终因城陷桓彝被杀。

    东军方面,苏峻开始打算以赦免庾亮诸弟以取悦众心,但仍派张健、管商、弘徽等人进攻。起初东军虽有小胜,管商等进攻吴郡,焚烧了吴县、海盐、嘉兴,打败了诸路义军。

    管商等又焚烧余杭,也焚毁了刚建成的灵隐塔寺。但在武康被官军打得大败,退守义兴。

    但后来庾冰与顾飏皆被张健击败,令吴郡郡城被张健所掠。顾众与虞潭后也被管商击败,分守吴兴及柴辟。后虞潭再于吴兴战败,吴兴郡的东迁、余杭和武康都因其军败退而被苏峻军抢掠。虞潭派往吴县的督护沈伊亦败于管商。抵抗形势很不乐观。

    西路讨伐军逼近石头城时就打算作一次决定性战役,但陶侃认为苏峻兵强难以争锋,打算进行持久战并以智谋击败他。后因多次交战都无大成果,便筑白石垒固守,由庾亮领二千守军据守。不久苏峻以万人来攻,庾亮带领将士死打硬拼,顽强抵抗,苏峻仗着人多也不能攻破。陶侃于是命郗鉴和郭默还驻京口,建大业、曲阿和庱亭三垒分散苏峻军力。

    祖约发现桓宣带领部下悄悄脱离了自己,便派遣祖涣和桓抚追击,追到马头山。同时祖约也让祖焕、桓抚他们袭击湓口的陶侃,而马头山在去往湓口的途中。

    陶侃要亲自迎战,毛宝说:“义军都依赖陶公,杀鸡焉用宰牛刀?陶公不可轻动,就让我带兵去征讨如何呢?”

    陶侃禁不住对毛宝另眼相看。他对座中宾客夸赞说:“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他的话可以采用。”于是就派毛宝去了。

    此时,桓宣被祖涣、桓抚等人攻击,便派人下山向毛宝求救。毛宝手下人认为桓宣本来就是祖约的人,怀疑他。于是桓宣派他的儿子桓戎再来求救,毛宝就跟着桓戎去救援。毛宝率兵赶到,贼军与桓宣激战正酣。桓宣已经明显招架不住了。

    毛宝军远离后方兵力薄弱,军械质量低劣,但毛宝勇猛上阵,率领将士拼死一战,终于赶跑了贼军,解救了桓宣。毛宝所带军士伤亡大半,毛宝自己也中了一箭,箭穿过大腿钉入马鞍,让人踏着马鞍才把箭拔了出来,血流满靴。

    毛宝领兵救援并成功击败对手,使得桓宣解困并投归温峤。此后毛宝又于东关与祖约作战,攻破了合肥城。

    令祖约没想到的是,他的下属将领竟暗中勾结后赵,作为内应。

    后赵于是派石聪和石堪渡过淮河进攻祖约守卫的寿春。里应外合之下,祖约被后赵军击败,逃奔历阳,而后赵军则俘虏胁迫着寿春二万多户人北归。

    苏峻的心腹路永、匡术和贾宁知道祖约兵败后都感到害怕,于是劝苏峻尽诛大臣,改立自己的心腹为朝廷大员。但苏峻敬重王导,不肯接受。路永等因而对苏峻不满。

    王导一看叛军里边起了内讧,感觉有机可乘,便派参军袁耽劝说路永归顺。王导及后试图靠着路永救出成帝投奔义军,但因守备森严而失败,王导于是带二子与路永逃到白石。

    讨伐军与苏峻军相持不下,而苏峻分遣诸将四出攻掠,擒获很多,军威日渐强盛,战无不克,因此陶侃、温峤的义军士气低落,部众多怀有异心。

    朝中大臣很多赶来投奔来义军的,相互转告说:“苏峻狡猾奸诈智谋多,他的将士也很骁勇,所向无敌。应当以天子的名义讨伐罪人,要想诛灭他恐怕要用一个时期;若是凭义军的抵抗,不易剿除。”

    温峤听了这话,十分恼怒,说道:“你们都是胆小鬼,这是长贼人的志气,灭义军的威风啊!”

    但此后温峤始终无法击溃苏峻军,反倒军粮用尽。别无他法,温峤只好提出向陶侃借粮。

    此举却令陶侃十分不满。他说:“我早就说过,对付这些叛军不是短期内能成功的,现在咱们接连吃败仗,你的军粮也用完了。我看就算了吧,打不赢,暂时可以休战。我要退回荆州慢慢跟叛军打消耗战了。”

    温峤一看陶侃气馁了,又不想借给他军粮。便说:“汉光武帝在昆阳之战和曹操于官渡之战中不是都以寡敌众,先败后胜的吗?原因很简单,这都是因义而胜。现在苏峻因小胜必定骄傲,咱们正好可以利用他这一心理,打他个冷不防,一次挑战就可一鼓而擒之。”

    陶侃听了犹豫不决。

    毛宝一看这陶侃想就这样率众退回去,便对温峤说:“下官能留住他。”

    然后毛宝就去对陶侃说:“此仗打到现在,可以说是中途,也可以说是功亏一篑。如今犹如骑虎,不能中途下来,若陶将军违反了众意返回荆州,咱们的联军必定会失望丧气,其结果那肯定是要兵败,那最后的不义之名就会落在陶将军一人身上啊。贼人也怕死,不是每个人都勇敢,陶公可以试着给我一些部队,让我上岸去切断贼军的物资粮草,出其不意,使贼军困顿。如果我不能成功,然后将军再走,人们心中就没有遗憾了。”

    陶侃听了听,感觉在理。便提升毛宝为督护,并说:“我可就看你的了,如果你不能切断贼军粮草,我还是会带兵退到荆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