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刀丛佛影 > 五八、千里用计 东床择婿
    后赵的叛臣石葱逃到西凉国,让西凉国主张骏坐卧不宁。

    因为就在这两年张骏趁石勒与刘曜作战,长安混乱之机,收复前赵原来占领的西凉国的河南地区,一直到达狄道城。并设置武卫、石门、候和、漒川、甘松五屯护军,与石勒划分地盘。

    石勒派使者孟毅去给张骏授官,张骏不接受石勒的加封。他说:“我是晋国的臣子,怎么可以俯首帖耳当你石勒的藩属呢?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太可耻了!”

    孟毅说道:“我劝主公还是接受的好。这样不仅您有了赵国这棵大树作为您的依靠,而且跟赵国也能和睦相处,百姓们也免得生灵涂炭。您不接受的话,恐怕赵国石勒皇帝一发怒,派能征惯战的石虎等等大将前来跟您比划比划,到那时您将后悔莫及,请您三思而后行。”

    张骏说道:“我不怕什么石勒铁勒,也不惧什么石猫石虎。该来的就来好了。既然你这么能说,那么你就留在这里跟我一起等等石勒石虎他们吧。来人,给我把这个赵国使者关起来,没我的命令,不得放他回赵国。”

    这样,使者孟毅就被扣留下来了。

    “现在石葱逃亡到这里来,今非昔比啊,当年还有个前赵作为屏障呢,没想到石勒竟然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这个比西凉国不知要强大多少倍的刘曜赵国,真是太可怕了!如果收留他石葱的话,势必会惹恼日益强大的后赵国。”

    所以石葱的到来令张骏伤透了脑筋。

    “咳!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躲不起还怕不起吗?好吧,称臣就称臣,谁‘怕’谁啊?!”

    张骏思量再三,终于拿定了妥协的主意。

    于是,张骏赶紧放出孟毅,并对孟毅好言抚慰。接受石勒给他加封的“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加九锡”一系列官职。不得不甘心充当石勒赵国的附属国。

    同时张骏杀掉石葱,又派遣自己的长史马沈作为使者向石勒称臣,跟着孟毅一起带着本地的各种美玉以及西域诸国进献的汗血马、火浣布(指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由于其具不燃性,在火中能去污垢,中国早期史书中常称之为“火浣布”或“火烷布”)、孔雀、大象以及各种珠宝珍奇二百多种作为贡品敬献给石勒。

    咸和五年(330年),后赵荆州监军郭敬进攻襄阳,后赵皇帝石勒写信给他的恩人郭敬,千里之外为其出谋划策。

    石勒在信中告诉郭敬:“……你可以先退兵驻扎于樊城,偃藏旗帜,保持低调和神秘。晋朝方面肯定会派人过来探听消息。这个时候,你正好利用他们放假消息欺骗他们。你要在军民当中到处宣传不日将会有大军前来。同时你可以命人在河水中洗马,洗完又洗,日夜不绝,装成在准备大量马匹等待大军的样子。”

    此时晋方面担任南中郎将、监沔北军事的周抚,镇守于襄阳。

    周抚听侦查回来的人报告说:“郭敬那边准备了很多马匹,数也数不清。他们那边的人似乎人人都知道石勒大军马上就会开过来,他们的目标就是攻打襄阳。”

    周抚信以为真,于是恐惧之下慌里慌张丢弃了襄阳城而逃奔到武昌。

    由于主帅逃跑了,所以郭敬便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成功占领了襄阳。郭敬进入襄阳,中州的流民全部归降后赵。郭敬毁坏襄阳城,把居民迁到沔水以北,在樊城修筑城堡戍守。

    后赵让荆州监军郭敬升任荆州刺史。

    而晋朝的周抚可就惨了,因中计丢失了襄阳被免去了官职。他的官职——监沔中军事、南中郎将、江夏相统统由武昌太守桓宣接任。

    显然,后赵石勒没有大张旗鼓地真正攻打晋国,只是小打小闹,虚张声势。除了在西线陆地上玩弄计策,争夺地盘,石勒还派遣刘征沿着海岸线,乘船去骚扰、掠夺晋国资源。

    太和三年公元330年,后赵大将、青州刺史刘征帅众数千人乘海船袭击晋境东南诸县,杀死了南沙(今江苏熟县西北南沙乡)都尉许儒。然后又乘海舟侵扰晋境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攻掠武进(今江苏常州)。

    此时的晋将郗鉴因为讨伐苏峻有功,升任司空,加侍中,封南昌县公,带兵驻防在京口,负责这一带沿海的防卫。

    这天,郗鉴在家焦急地等待者派往建康的信使回转。

    儿子郗愔、郗昙,侄子郗迈、外甥周翼在座。

    当年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一家子很穷困,全家人经常挨饿。乡里人尊敬郗鉴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当时他的侄子郗迈、外甥周翼都年幼,郗鉴常常带着他们,让他们沾光一起外出到百姓家吃饭。

    乡里人说:“咳!大家都饥饿穷困,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这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从此郗鉴就只好一个人去吃饭。他想了个办法——他先吃个半饱,最后把一大口饭含在嘴里,鼓着个大腮帮子回家。回来后再吐给俩孩子吃。就这样这两个孩子跟他一同存活了下来,并渡江在东晋谋取了官职。后来郗迈官至护军,周翼担任了剡县令。所以侄子郗迈跟外甥周翼一生对郗鉴都心存感激。

    次子郗坛对焦虑不安、来回踱步的父亲郗鉴说道:“父亲不必担心,丞相肯定会让你满意的——你们的关系多好啊!”

    郗鉴说道:“说到老父跟丞相的关系那真是没得说啊,当年老父来这里上任,丞相王导宁可不参加皇帝的登基大典,也要带病偷偷送我赴任,为此他还受到了卞壸的弹劾,不得不拖着病体又去参加了皇帝的登基大典。”

    郗迈说道:“听说这个卞壸六亲不认,敢于直言犯上,所以人人怕他,也有很多人骂他。”

    周翼说道:“他作战也很英勇,在去年讨伐苏峻的战役中身先士卒,顽强作战,不幸战死。在令人敬重的同时,也让人厌恶,因为他常常出言不逊,得罪了很多高官。”

    郗鉴说道:“是的,这个卞壸确实令人敬畏,不管你爱听不爱听,他就来个一阵见血。你们知道他是怎么评价老夫的吗?”

    他的子侄们摇了摇头——很可能是故作不知。

    郗鉴说道:“他给我的评价就是——郗公身上有三种矛盾现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却喜欢下属奉承自己,这是第一个矛盾;很注意加强清廉节操方面的修养,却非常喜欢计较财物得失,这是第二个矛盾;自己喜欢读书,却讨厌别人做学问,这是第三个矛盾……你们看他的评价怎么样呢?”

    大儿子郗愔置若罔闻——他注重的是黄老之术的修炼,对世事不妄加评论。为此多次辞官闭门清修。

    郗昙说:“吹毛求疵。”

    郗迈说:“嫉贤妒能。”

    周翼说:“故作惊人之语,以哗众取宠。”

    郗鉴哈哈大笑:“虽然卞壸这样的评论有过激之处,但是有些方面还是很中肯的。即便他这样的评论有失偏颇,我们平时照照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老夫的为官做人还是很有裨益的吧。”

    这时丫头来报:“去往京城的信使回来了!”

    郗鉴说道:“快让他进来吧。”

    原来,数日前,郗鉴因为爱女郗睿的婚事,听说琅琊王氏家族子弟众多,个个才貌俱佳,因为郗鉴跟王导两人关系十分密切,特地派人给丞相王导去信一封,带上重礼,想在王导本家——琅琊王氏中挑选乘龙快婿一人。

    王导接信一看,果然很高兴地对信使说:“好啊,那你就代表你的主人到东院里随便挑选吧,选中谁就是谁。”

    王府子弟听说郗鉴府中派人来挑选佳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郗鉴的信使逐一看过,数了数王府子弟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的信使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却见靠着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司空郗鉴寻觅佳婿一事儿,无动于衷。

    郗府信使回到府中,对郗鉴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选婿,都争先恐后,显得很拘谨。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胸露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问道:“哈哈,就是他了——打听这位公子叫啥名字了吗?”

    信使回答:“问了,王府管家说是王羲之,字逸少。”

    郗鉴一拍大腿,说道:“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真是巧了,我早就听说过这个人从小喜欢书法,怎么这么跟老夫投缘呢?哈哈哈……你马上带上聘礼,去京城把这门婚事订下来。”

    被选中的这位东床快婿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

    “坦腹东床”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圣旨到。”

    郗鉴急忙带领家人一起跪倒。

    传命太监宣读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石勒兵船,屡犯我海疆,掠夺我民财,司空郗鉴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率兵征讨之。”

    郗鉴接到圣旨,马上开始行动。

    他组成了两只船队,对刘征船队进行了围堵。结果没等晋国水军包围上来,刘征见势不妙,自知不是南方军队水战的对手,赶紧带领赵国船队顺流之下,仓皇逃走。

    再说平南军司刘胤接替温峤担任了江州刺史,但是陶侃、郗鉴都一致上书朝廷,认为刘胤骄横奢侈,贪图享乐,不是一方诸侯的材料。

    在朝主政的司徒王导却根本就不听从这些反对意见。

    王导有两个儿子:王悦和王恬。长子王悦为人谨慎谦和,对双亲也很孝顺。王导每次见到王悦就很高兴,见到次子王恬就生气。王悦和父亲谈话,总是以恭敬小心、缜密谨慎为本。王导回尚书台,每次要走的时候,王悦都跟随在父亲车后相送,他还经常和母亲曹氏一起整理箱子。他们真可以说是“母慈子孝、父子情深”啊。

    郗鉴见跟王导无法交流,这天在京正好遇见王导的长子王悦。

    郗鉴便对王悦说:“最近朝廷经过了苏峻大乱之后,纲纪松弛。从江陵到京城建康三千多里,流民就有几万人,主要分布在江州。这是个国家的重要地方啊。而刘胤奢侈无度,作威作福,无德无才,怎么能胜任得了呢?如果让他干下去,没有外患,也会引起内乱啊!”

    你听听王悦是怎么回答的吧。他说:“让刘胤担任这一职务,是温峤的意思啊。”这一下子就把即将产生的各种隐患的责任,一股脑儿地都推给了一个死人。

    这到底是不是温峤的意思,已经死无对证。

    但是,陶侃、郗鉴等人的担心却无情地成为现实——此后不久,刘胤的江州地盘果真爆发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