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刀丛佛影 > 一0五、冉闵登基 贾坚神射
    公元350年春季,正月,后赵大将军石闵想消除自身石氏的痕迹,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托辞,便更改国号叫“卫”,自己改姓李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品书网(wWW  .VoDtw.coM)

    王朗、麻秋从长安奔赴洛阳。麻秋按照李闵石闵书信中的命令,杀掉了自己部队和王朗部队中的数千名胡人(从这点儿来看,麻秋应该是汉人,而很多资料都说他是胡人)。而王朗投奔了襄国。

    麻秋率领兵众要返回邺城投奔石闵,蒲洪派他的儿子龙骧将军蒲雄却在半路上,对麻秋部队进行了一顿迎头痛击,并俘获了麻秋。蒲洪任命麻秋为军师将军。

    正月,汝阴王石琨以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兵众攻打邺城。大将军李闵(石闵)率领千余骑兵和他们在城北交战。李闵(石闵)手持双刃矛,策马攻击,所向披靡,斩首三千级,打得石琨、张举等大败而逃。

    闰二月,被软禁的石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秘密派遣宦官给抚军将军张沈等人送去书信,让他们乘石闵率兵外出后方空虚前来袭击邺城。

    这件事加速了石鉴的死亡——送信的宦官却把消息告诉了石闵、李农。石闵、李农急忙返回,废黜石鉴,并把他杀掉,一起被杀的还有后赵国主石虎的二十八个孙子,石氏家族的人(除石琨和石祗以外)全被消灭。

    石鉴一死,邺城的皇位又空下来了,下面该谁“过把瘾”了呢?

    350年二月,司徒申钟、尚书胡睦等人向李闵(冉闵)进献尊号,其实就是拥戴李闵做皇上呗。

    李闵要谦让给李农,说道:“大司马是赵国老臣了,德高望重,资历深,比我有威望,能力强,理所应当挑起这副担子。”

    李农执意推辞,不肯接受。他说:“武德王年轻有为,能征惯战,四海闻名,武艺高强,人人敬服。你就不要推辞了。你看看我都老了,咳!这担子太重,我没有德行和力量承担啊。”

    石闵说:“现在我们讨论称帝问题是不是不合适啊?我们原是晋朝的人士,如今晋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称为牧、守、公、侯,然后上表迎接晋朝天子返回故都洛阳。”

    其实,这个主意还算不错。不称王或者缓称王,也许能争取更多的支持。

    尚书胡睦进言说:“陛下的圣德顺应天意,理应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晋氏衰败,远逃江南,怎么能驾驭各路英雄,统一四海江山呢?”

    石闵高兴地说:“胡尚书之言,真可谓识时务知天命啊。”于是李闵便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兴,立国号为大魏。历史上称为“冉魏”。

    魏国主李闵又恢复冉姓,尊奉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立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三个儿子全都被封为王。任命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并封为齐王,李农的儿子们全都被封为县公。冉闵派遣使者带着作为凭证的符节向驻扎在各地的将领通报任命,可是被各地的将领大臣拒绝了。

    但是,新皇帝冉闵的对立面太多了----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以及公侯、卿、校、龙腾卫士等一万多人,全都投奔襄国。

    汝阴王石琨投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占据着滏口,张贺度占据着石渎,宁南将军杨群占据着桑壁,刘国占据着阳城,建义将军段勤占据着黎阳,段龛占据着陈留,姚弋仲占据着滠头,蒲洪占据着枋头,各有兵众数万,全都不归附石闵。段勤是段末的儿子;段龛是段兰的儿子。

    殿中督贾坚也不愿追随冉闵,便返回到家乡勃海郡,招募“民兵”保卫乡里,手下拥有数千人。

    冉闵派出使者到长江边告诉东晋:“群胡大乱中原的时代就要结束了,我已下令全部斩杀他们。你们如果想来参加共同讨伐的话,尽快派兵来参战吧!”

    由于冉闵已称帝,东晋对冉闵的“邀请”显示出了十二万分的冷淡。

    350年三月,石虎儿子、后赵国新兴王石祗得知石鉴已死,便在襄国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宁。任命汝阴王石琨为相国,占据州郡的后赵的那些六夷将领们全都响应他。石祗任命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以特殊的礼遇对待他。

    姚弋仲的儿子曜武将军姚益、武卫将军姚若率领宫廷卫兵数千人冲破关卡,投奔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姚弋仲率领兵众一直跟石琨等反石闵的人保持密切联系。为了随时讨伐石闵,姚弋仲特意带兵驻扎在混桥。

    姚弋仲的儿子姚襄,英勇过人,多才多谋,士人百姓大都喜爱他,就请求姚戈仲以他作为继承人。姚弋仲以姚襄不是长子为由,没有同意,但继续前来请求的人日以千计,姚弋仲于是就让他统领军队。

    石祗任命姚襄为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又任命苻健为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牧、略阳郡公。

    350年,四月,后赵国主石祗派汝阴王石琨统领,十万士兵讨伐魏国。

    四月,魏国主冉闵为了加强集权控制,杀掉了李农及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等后赵老臣。

    东晋朝廷听到中原大乱的消息,虽然拒绝跟魏国国主冉闵合作,但是他们也不会放弃进取收复中原的天赐良机。任命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和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接受了蒲洪的投降书并任命蒲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黄河以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任命蒲健为假节、右将军、监黄河以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计划,殷浩开始了长时间的认真准备。桓温也上表北伐,但没有回音。桓温知道这是朝廷想用殷浩抗衡自己,因而十分忿恨。但桓温也非常了解殷浩的为人和能力,感觉朝廷用他来对抗自己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不过用他去率兵打仗就让人忧虑了。

    姚弋仲、蒲洪都怀有占据关右的志向。两股军队在向关右进发的途中遭遇了。

    姚弋仲派他的儿子姚襄率领五万兵众攻击蒲洪。蒲洪给以迎头反击,打败了姚襄,斩杀了姚襄手下三万多人。

    蒲洪自称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为苻。当初,苻洪家的水池中长出蒲草,有五丈长,有五节像竹子,当时都称他家为“蒲家”,于是便以“蒲”为姓。陇西下大雨时,百姓受雨之苦,民谣说:“雨若不止,洪水必起。”他的父亲便给他取名叫洪。永和六年(349年),苻洪为了应验谶文“草付应称王”,改姓为“苻”。

    蒲洪任命南安人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安定人梁楞为前将军,并兼任左长史。任命冯翊人鱼遵为后将军,并兼任右长史。任命京兆人段陵为左将军,并兼任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兼任右司马。天水人赵俱、陇西人牛夷、北地人辛牢全都被任命为从事中郎,氐族酋长毛贵则被任命为单于辅相。

    二月,前燕经过一段时间的备战之后,开始了对后赵的讨伐。前燕王慕容俊派慕容霸统率兵卒二万人由东路出徒河,慕舆于由西路出塞,慕容俊自己则由中路出卢龙塞,分三路大军前去讨伐后赵。他以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锋,命令慕舆根开通山路。留下世子慕容晔镇守龙城,任命内史刘斌为大司农,和典书令皇甫真一起留下统管后方事务。

    慕容霸的军队抵达三陉,后赵国征东将军邓桓惊慌恐怖,焚烧了储备粮饷武器的仓库后,弃安乐城逃走,去和幽州刺史王午一起保卫蓟城。徒河南部都尉孙泳迅速开进安乐城,扑灭余火,没收了粮食、布匹。慕容霸收取了安乐、北平的武器粮饷后,与慕容俊会师于临渠。

    三月,前燕国的军队抵达无终,王午留下部将王佗带领数千人守卫蓟城,自己与邓桓一起前去保卫鲁口。乙巳(初五),慕容俊攻下了蓟城,抓到了王佗并把他杀掉。

    慕容俊下命令说:“把王佗手下的一千多士兵全部活埋了。”

    慕容霸劝道:“主公不可。赵国施行暴虐,大王您才兴师讨伐,目的是想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进而安抚占据整个中原地区。如今刚刚攻下蓟城,就要坑杀赵国的士兵,恐怕不能以此作为国王军队的先声。”

    慕容俊于是释放了这些兵士,把都城定在蓟城,中原地区的士人百姓相继来归降。

    前燕国的军队抵达范阳,范阳太守李产想替石氏抵抗后燕军,但手下的兵众却拒不听命上阵,李产只好率领所辖八县的县令出来投降。慕容俊又任命李产为太守。

    李产的儿子李绩任幽州别驾,他远离家乡跟随王午守卫鲁口。

    邓桓对王午说:“李绩的家乡在鲁口之北,他的父亲已经投降了前燕国,眼下他虽然身在此地,但恐怕最终也难与我们相互保全,徒然成为我们的忧患。不如趁早把他灭掉。”

    王午说:“这叫什么话呢?面对当今这样的丧乱局势,李绩仍然能够坚持大义,置家园于不顾,这种高尚的情操,即使是古代的刚烈之士也难以超越,而你却想以毫无根据的猜忌谋害他。如果让燕、赵的将士们知道后,只能说我们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毫无见识。大家的心情一离散,就再也难以凝聚了,这是坐以自毙。”

    于是邓桓放弃了杀害李绩的念头。王午仍然担心手下的将领们持有异见,或许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擅自杀害李绩,于是就打发李绩返回家乡。

    李绩辞别了王午就去拜见前燕王慕容俊。

    慕容俊责备他说:“你不识天命,背弃了父亲而去沽名钓誉,直到今天才迷途知返?”李绩回答说:“我一直眷恋旧主,心存小小的气节,但我的身子是官家的,什么事不由君主做主呢?如今正是殿下以道义夺取天下的时候,我不认为投奔您为时已晚。”

    慕容俊听后很高兴,便很好地对待他。

    后赵殿中督贾坚返回家乡之后,招募民兵数千人,以求在战乱中自保。石祗在襄国即位接任赵国国主后,任命贾坚为章武太守。

    永和六年(350)九月,慕容评派人前往勃海招降贾坚,但贾坚始终坚决不投降。

    于是慕容评率军攻打贾坚,自然贾坚的临时“民兵”不堪一击,贾坚被俘,于是投降前燕。

    前燕国主慕容俊听说贾坚臂力过人,能开三石之弓,箭术精湛而独步当世,于是特地请来贾坚,准备亲自见识一下他的箭术。

    燕王慕容俊带领文武大臣和几千士兵来到演武场,共同观看天下第一神射手的射箭表演。

    贾坚说:“陛下想让臣射什么呢?”

    慕容俊说:“前边百步开外,这不是士兵专门给你牵过来了一头牛吗?那你就射这头牛吧。”

    在场的文武大臣屏息敛气地盯着贾坚。

    年过六十的贾坚对着百步之外的那头牛看了半天,说道:“咳,我年轻时一般射不中,现在老了,闹不好了就能射中。”

    慕容俊一听大笑起来,其他大臣也都笑了——这是什么话呢?反话?年轻时有气力倒射不中,老了没力气了反而能射中?而能射中了倒成了“闹不好”的事儿?令人费解啊,恐怕这老头没有大伙儿传的那么神吧?

    就见贾坚老头张弓搭箭,射出了第一支箭。

    慕容俊跟诸位大臣将军围着这头牛转了三圈,只看到牛的脊背上有一道箭擦过去的痕迹——这第一支箭确实没射中!

    慕容俊走过来对贾坚笑着说:“射得偏高了一点儿,擦着牛的脊背过去了,没射中啊,再继续射吧!”

    贾坚说道:“好吧,那就射第二支箭吧。”

    第二支箭“嗖”又射了出去。

    慕容俊又带着诸位大臣围着牛观看了半天,发现在牛的肚皮下有一道箭擦过去的划痕,箭擦过去,又落在不远处的地上,箭头和箭杆上又带了几根牛毛。

    慕容俊走过来对贾坚说道:“这次又射得偏低了一点儿,从牛的肚皮上滑了过去——都说你是神箭手,你到底能不能射中呢?”

    慕容俊及其文武大臣都笑了起来,他们一起嘲笑神射手贾坚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