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人道唯尊 > 第022章 登仙九阶难
    一个半月匆匆而过,自从那日联络之后,公冶青蘅便再无一分异动,静心闭关修行。原本他是大为不愿的,但张源说了一个理由,却令他不得不折服。——既然用了诡计,自然要将一切做好,如果被人见到你在外游荡,那卷书册上的心血,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张源自然也是如此,而且事实上,他远比公冶青蘅更需要闭关。当日他硬挺带伤之身,赴约忘乡台上,之后虽然得了金凌相助,血气经脉尽数痊愈,但终归只是大病初愈。更何况修为晋升是在昏迷之中,也未曾能够锤炼稳固。再加上紧接着,便与筑基鬼仙钱掌柜斗了一阵,虽然表面未有伤损,实则已经影响到了修行根基。

    所以,这段日子里,张源放下了一切外务,专心巩固自身修为。除了吃饭睡觉,便是打坐练剑,间或制作一些符箓,——钱掌柜见他用过符箓,猜测他修习符法,是以精神赔偿之中,各种制符灵材琳琅满目。唯独梦中悟道之法,他却不敢轻动,担心一梦初醒,便过了大比时限。

    张源只有炼己境六阶的修为,对于百灵山三四等法脉而言,绝大多数都认为,炼己境只要顺其自然,不必苛求也能稳固。但他的传承可不一般,《忘形九录》中的“道”门炼己卷,便清楚地记载了,炼己境的修炼程度,事关日后修行高度。对于这种说法,他当时便明白了,仙道高深境界,便如同地球上的各种高楼大厦,而不起眼的炼己境,正相当于至关重要的地基工程。

    天州仙修法门,曾经历过数次大变,张源还记得,当日传法之时,无稽真君曾经与自己说过的一番话。

    “太古之时,大道至简,一朝顿悟,立地成仙,可惜此法最重悟性,中人以下俱难学也;上古之时,乃言修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炼成圣,次第而升,然则各家多为隐语,故世人虽有道心,未必能明也;中古之时,道法衰亡,修行传承,几为断绝,有大能先辈,为广增弟子开阔山门,是以另立境界,详解道功,乃有今日仙家昌盛之景。”

    如今的一切修行门派,其实都源出中古,境界划分也是自此而来。

    无稽真君曾言:“今世境界,自入门起,凡有八阶,两两相合,以应四炼。炼己、筑基二境,便是其中最基础者,与上古炼精化气相等同;之后乃有成身、玄光,正是炼气化神之旨;更有晦明境,却已是炼神之法。此五境又称“下五境”,可与世俗凡尘相交通,至于更在其上的‘上三境’,自古惯例非在仙境不可言说。”

    在下五境之中,筑基鬼仙以上直至晦明神仙,每种境界各分三阶,唯独炼己境细分为九,可见其中紧要。

    炼己三阶之前,虽然号称仙修,其实却无异凡俗,至多是身强体健大力过人,是以称为下品;从四阶至六阶,乃是真元生养之期,身躯之中蕴含了真元,才能动用各种术法,故此称为中品;七阶直至九阶圆满,又是另一种关键,肉身需要从后天返归先天,直到圆满之后,才能仙根明朗仙基成就,所以被尊为上品。这九个阶段,次第由凡入仙,循序渐进,宛如皇宫攀梯朝阙,是故又合称“登仙九阶”。

    虽说登仙九阶,都是为之后的修行打下基础,但其中也有主次之分。一阶祛病、二阶强身、三阶固体,这下品阶段,若是世俗武道一流高手,只要身无暗伤,通常十日之间便能完成。四阶化元、五阶聚真、六阶润脉,中品阶段的修行,从内气转化真元开始,再在真元之中埋下一丝先天之炁的种子,最后则是改造全身经脉,以利于先天真元的运转。七阶铸骨、八阶塑肉、九阶归复,到了上品之时,则要将全身肉体,尽数脱去后天气息,一日不成先天之躯,一日不得窥觑仙道。

    这其中,前三阶对于仙修基本不成问题,第九阶也无非是个水磨功夫,最为艰难要紧的,却是第五、第六两阶。只因真元先天种子的强弱、全身经脉改造的完美程度,对于以后的仙道成就,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张源就处在这个关键时期。

    他默坐冥思,心神内视,整个人的肌体全部松弛下来。视线之中,再也没有平日起居的小屋,只剩下一片深沉的黑暗。但这黑暗并不可怕,反而有着温柔的包容力,让身处其间之人,时刻感到安心。

    但张源并未迷失其中。他笔直地往前冲去,也不知过了多久,极远的尽头,现出一点微弱的光芒。这般景象他经历了不少次,早已知道那处光芒,便是黑暗世界的出口。出口之外,存在着一个迥异的世界,内中的一切,全都会随着修为而改变。那里极其神秘,却又并不陌生,每一处都是自己的肉身内相,仙道称之“元神内景”。

    进入光芒之后,便是一座巨大空旷的球形房间,连接着数条通道,随着张源的一呼一吸,房间也在一胀一缩,此处正是丹田要地。张源肉躯深吸一气,内景丹田之中,立即有数不清的小小光点,在内中突然闪现。靠得近的光点彼此融合,体积也随之变大,刹那之间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混元球体,将整个丹田充塞一满,而在这团透明球体的正中心,赫然有一缕不停变幻的颜色,正是微弱难辨的先天之炁。

    张源心神一动,刚凝结的真元便随着功法运转起来,而他的内视之眼,也紧紧附在真元之上,顺流而下进入了任脉之中。

    经脉之中与丹田又有不同。丹田除了经脉通道的开口,本质上还是一个有限界的房间。但经脉却只有脚下的道路,却根本不存在其他方向的边际。真元通过之时,其下的道路便会随之闪烁,而真元球团中心的那缕先天之炁,也在不停跳动,似是与之应和一般。最为玄妙的是,一闪一烁之间,经脉通路便会扩大一丝,虽说微不可察,但元神之中自有切实感应。而那先天之炁,也在伸缩跳动之时,无声无息地增长了些许。

    任脉下行,一路通畅顺遂,不一时便入了另一处房间般的所在。此地共有五处通路,三条略宽两条狭窄,张源心知,那两条下行狭窄之路,乃是冲脉别支,却非此时循行之道,他的选择,只有沿着脊柱上行的督脉。实则仙道妙法,一旦入门之后,也无须人刻意引导,脉络之间自有一股奇妙引力,会带着真元继续前行。

    督脉通路与任脉相近,亦是一条宽敞大道,只是上下顺逆有别,行进难度高了何止一倍。顺任而下若是有如大江东去,逆督而上则宛似攀缘峭壁,每行一步都是阻力重重。

    张源心中不起波澜,他此番内视,不为破关不为精进,只是想要检视暗伤,虽说日常感应并无异常,终究不如元神内照来得妥帖。督脉逆行虽说关卡无数,那团真元却终是艰难地入了灵台之中,固然路上消耗了不少,但沿路上的十二重楼,也被打磨得圆润了几丝。

    灵台之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此处无边无际、非明非暗,内中时而显过一副画面,却都是张源历来的境遇。真元到了此处,再也不似之前勇猛无前,反而收敛温柔起来,一边缓缓转动,一边改变着颜色,渐渐地与内部先天之炁,再无任何分别。便在此时,真元球团突然裂开,分成了九个不同的真元团,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八种颜色围着正中的透明真元,略略跳动了两下,向着四面八方轰然散去。

    张源的元神却没法分割,只有选择了其中的无色真元,途径了面上数条经脉,回到了任脉之中,最终一路往下入丹田,与此同时,另外的八色真元,也完成了自己的路线,尽皆汇入丹田之中。九色真元凝聚一起,形成了一团九色变幻的真元球团,随即向着丹田外壁轻轻一撑,化作了烟云雾气,不知不觉间,丹田也为之增大了少许。

    如此这般,张源又运行了十数次功法,元神随着不同颜色的真元,将体内的经脉尽数行走了一遍,确认了不存在任何伤损之后,这才缓缓收功睁眼。

    黑色的凤蝶飞在他的眼前,似是在等着主人醒来。张源取出一朵灵花,笑着逗弄蝴蝶:“深意道友,别人家的灵宠,各有各的神通,你跟着我也有不短的时间了,虽然灵性通透,却从未见过你争斗发威,不知究竟有何深意?”蝴蝶自然不会回答,他却也不失望,任由手中灵花被它采食一空,这才懒懒散散地打开了房门。

    门一开,便有一只小麻雀钻入房中。忘形洞天的洞门法禁,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禁区,除非得了主人允许,或者精谙出入之法,否则绝无例外。是以突然见到这么一只不速之客,张源也是又惊又惧,难道说洞天法禁已然失效,若是如此,恐怕日后不得安宁。

    带着心中疑虑,张源伸手一抓,将麻雀握在手中。刚要下手研究,只听“腾”地一声,麻雀骤然变作了一封书信。张源嘴角一咧,心中已然知晓真相,不由得暗骂一声:“公冶青蘅这小子,竟然在我面前捣鬼,看来下次见面,得好好收拾收拾他。”

    轻轻一点悬浮面前的信封,一页信笺从内飞出,其上绘有棕、白、黑三色羽纹,果然与麻雀相似得很。书信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几句话:“源兄,多日不见,可有吃惊?三日之后,看我大放异彩,你也莫要让我失望了。”

    这小子果然性急,宗门大比还有三天才会开始,现在就等不及了么?张源会心一笑,将信笺搁在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