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红权岁月 > 第二章 乐极生悲
    田建设考上大学了!这可是田家村开天辟地头一回呀。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借助口口相传的原始模式传遍了大街小巷,轰动了十里八村。生产队长王永年说穷困了几辈子的老田家要时来运转了,老田家的穷根要从苦海里拔出来了,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小丽她爸也高兴,他高兴的理由是田建设这个混世魔王终于走了,再也不会有人骚扰他家小丽了,小丽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小丽为田建设高兴的流泪了。小丽心疼田建设,她早知道田建设是人中龙凤,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从此她也死了嫁给田建设的念想,自己小学毕业,配不上田建设这个大学生了。

    儿子考上大学了,老田略微挺起了低了一辈子的头,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孩子终于有了一个美好的前程,老田家的日子终于开始有了盼头,具体点,孩子的媳妇问题再也不用他*心了。孩子将来是吃公家饭的人了,有钱有地位了,媳妇的问题靠他自己就解决了,他只等着抱孙子了。像家里现在的光景,老田根本无力承担田建设订婚结婚的彩礼。老天爷帮忙呀,也多亏邓老恢复了高考,一个农家子弟才得以跳出这个农门。

    开学日期临近,田建设姐姐破费为弟弟做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田建设穿上衬衫在老父亲的护送下坐上了去关中市的客车,在此之前,田建设可从来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坐在车上,他只感觉这公共汽车跑的真是快速,路边挺拔的杨树在车窗里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向后倒退。往远处看,只见责任田里庄稼汉们密密麻麻挥汗如雨,何曾再见昔日生产队公家田里懒懒散散的场景和妇女小伙的嬉笑打闹。两个小时车驶进了他们眼里的大城市关中。到站下车,学院的老师早在车站门口等着接他们。一番寒暄后,二人坐上校车一路观看新奇,只感到关中市就是一个宏大的建筑工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了八百里秦川,终究唤醒了沉睡的渭河古都。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嫩芽破土而出,渭河南岸的关中市掀起了现代化建设的狂风巨浪,到处是新开工的建筑工地,新装修的商店铺子。渭河岸边杨柳依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标语被醒目的刷在了柳树身后粉刷一新的墙壁上。

    关中市地处秦地东部,谓之东府,滔滔渭河横贯其东西,西岳华山壁立千仞傲然其中。东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在这片承载着历史文明与文化积淀的土地上,流传着仓颉造字、杜康酿酒的动人传说,抒写着渭华起义点燃中国革命圣火的光辉史篇。这里诞生过药王孙思邈、史圣司马迁、隋文帝杨坚、唐代名将郭子仪、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爱国将领杨虎城和革命先辈刘志丹、习仲勋等名垂千古的人物,存有秦、汉、唐等时期的文物古迹300余处。在这里:“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苍凉高亢的秦腔提炼出的全是生活的本真。

    文化底蕴内敛淳厚,历史积淀博大精深。面对如此厚重的文化承载,令当地政府感到汗颜的是关中市竟然没有一所扎根于脚下黄土之中的高等学府。1978年新班子走马上任,新上任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自觉承担起了这个历史的责任!他们趁着改革的东风,强烈要求在关中建立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以填补历史的空白甚至可以说是洗刷历史的耻辱,也为将来关中市的发展储备和培养人才。在他们的坚韧努力下,197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终于合并组建成立了关中师范学院。很快,关中市南塬底下,便冒出了一组湿漉漉的醒目的建筑群。建筑群落北边青色的门柱在阵阵鞭炮声中白底黑字竖起了“关中师范学院”的木牌.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的出现,标志着历史悠久的关中市终于结束了无高校的历史。教学楼尚未干透,新招考的大学生已经步履匆匆地来到这里,分秒必争的开始了他们的大学旅程。

    书房的喧嚣打破了千年沉睡的黄土地.转眼间,关中师院迎来了80届新一批的学员,其中包括胡子拉碴的田建设同学。田建设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虽然教室宿舍架子床高桌子低板凳并没有那么奢华,但是只要有书读,对他来讲已经足够了。从坐进教室的那一刻起,他就近乎疯狂地啃起了书本,他信奉:“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座右铭。田建设拼命,是因为他肩负着全家的希望,也肩负着中国的希望。他就是这么认为的。这样日复一日不知不觉进入了火热的仲夏。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罢饭运动”却要终止他的大学旅程。面对开除他的通知,田建设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