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刀丛佛影 > 一一一、贾坚辞世 燕主惊梦
    殷浩收到桓温让他担任中书令的信件,喜极而泣:

    “……在朝中任职中枢机关的感觉就是好啊,前呼后拥,一呼百应。流放之后,与之前简直天壤之别啊,一年多来我就像没人搭理的残花败柳一样,原来那些前扑后挠,拍马奉承的人一个个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看来确实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啊!

    “……这个桓温还不错,很多人都说他弄权,朝廷也启用我来对付他,看来朝廷对他的看法有失偏颇,就凭他想继续重用我来看,这个人关键时候还是能从大局出发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能够抛弃‘小我’,重用贤才,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

    殷浩心潮起伏,欣喜若狂。他三天三夜没有一丝疲倦,精神百倍,没有丝毫睡意,他要抓紧给桓温回信,他要感谢桓温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太激动了,丝毫没有了当官之前隐居时的淡定和淡泊——大概是当过大官官瘾大了,一时很难戒掉吧,因为落差太大了。

    他在回信中感激桓温的恩德,大肆歌颂桓温的宽容大度、英雄无敌、高瞻远瞩、英明伟大……他的回信改了一稿又一稿,总担心信中有不妥之处。信件封了又拆开,拆开了再封住,折腾了无数遍,检查了无数次。

    殷浩给桓温的回信终于寄出去了。

    桓温打开了这封寄托着殷浩无限希望的信件,却发现竟然是一个空空的信封——这一定是殷浩忙中有错,身边又没有“小蜜”的协助提醒,导致关键时候掉了链子。

    桓温勃然大怒,认为这分明是殷浩对他的轻蔑。从此桓温断绝了启用殷浩的想法。

    此后不到一年,殷浩郁郁寡欢,死于流放之地。

    难道这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命运吗?

    公元356年,姚襄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兵攻打外黄(在今河南杞县东),被东晋守边将领击败。然后姚襄率兵攻打下了许昌,继续从许昌进攻洛阳,然而一个多月也没有攻克。

    晋朝廷任命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征讨姚襄。

    五月,桓温从江陵渡江北上。他伫立在船舱,遥望着两岸多年战乱形成的断壁残垣、大片荒凉,感慨良久,唏嘘再三。

    桓温说道:“神州不幸沦陷,群胡在中华大地猖狂作乱,为所欲为,百姓遭难,民不聊生。那个占居高位却还带头潇洒清谈的王衍王夷甫,难道不该为这样严重的后果负责吗?”

    一旁的记室参军、文学家袁宏说道:“国运有兴衰,怎么可以归罪于个别人呢?夏、商、周、还有秦朝、汉朝都不时兴清谈,不照样亡国了吗?”

    没想到,桓温变了脸色。大家以为将军震怒,要杀人了。

    但是,大将军桓温克制住了自己,他缓缓地对大家说道:“过去刘表刘景升有一头一千斤重的大牛。论吃饲料、草料,能顶十头牛吃的。但是轮干活,却不如一头小牛犊子,也比不上一头病弱将死的牛。所以,魏武帝曹操占领荆州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这头牛杀了,犒赏了将士弟兄们,他的将士们无不拍手称快!”

    桓温讲完之后,身边将士一片肃然,袁宏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八月,桓温率领晋军逼近洛阳,杀败了姚襄。姚襄败退,逃到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在洛阳城固守的周成也率众出降。

    桓温进入洛阳,参拜了西晋皇帝的陵寝,配置了守陵令。桓温上表要求朝廷迁都洛阳,朝廷没有同意。

    十一月,晋廷下诏派司空、散骑常侍车灌等人到洛阳正式维修晋宣、景、文、武、惠五个皇帝的陵寝。十二月,晋穆帝及群臣又在建康披麻戴孝,举行了遥祭大礼。

    听说西线桓温战绩不错,东线的徐、兖二州刺史荀羡趁燕人防备空虚之机,率军向泰山郡山茌县(今长清县东南)进攻。当时在山茌县驻兵、时任泰山太守的贾坚,驻军只有七百多人,晋军则有七千多人。

    贾坚太守要带领大家出城迎战。他的部属皆都劝贾坚:“大人不可出城,因为咱们兵少,对方兵多,只有固守才是唯一的办法。”

    贾坚说:“只有出战才有胜算,无论如何,咱们都要拼他一拼。”于是贾坚身先士卒,带领手下七百人,勇猛地冲了出去,杀死晋兵一千多人,又退回到城里。

    晋军攻城多次,终于打进城来。贾坚急命手下逃命,他自己却骑马立于城门桥上,手持弓箭,左右开弓,晋军无不应弦而倒。最后晋军想了个绝招,把桥弄塌了,贾坚跌落护城河被擒。

    晋军将太守贾坚带到刺史荀羡的中军大帐。

    荀羡想用民族大义来招降贾坚,他对贾坚说:“贾坚啊,你的祖父贾祖荫、父亲贾承庆都曾经是晋臣,你是晋朝大臣的后代,为什么自己却甘愿受胡人统治,为胡人卖命呢?”

    贾坚回答:“晋朝固然是汉族政权,这不假,可是正是这个汉政权,他自己抛弃了中华大片土地,抛弃了中原故土,抛弃了百姓、儿女,由内部自相残杀,导致胡人入侵,而后节节败退直到逃亡江南。是他不要这些儿女,不管百姓死活了,怎么说是我等百姓叛变了呢?百姓们都成了亡国奴了,只好苟延残喘,找口饭吃而已啊。什么政权也该让百姓吃饭才对吧?”

    荀羡一听,从这方面似乎难以说服他,便另找说辞:“现在晋朝廷将你俘虏了,那你就归顺朝廷吧。”

    贾坚说:“咳,既然我归顺了燕国,哪里还能再反复无常呢?你就不要再提让我投降的事了吧。”

    荀羡一直劝说贾坚:“不要再当汉奸了,你应该是大晋朝的神射手啊,哪里能为那些胡人效命呢?”

    贾坚说道:“不必废话了,要杀要剐都随你们,来点痛快的吧!至于说什么汉奸不汉奸的,任凭你们说去吧。”

    荀羡继续劝,贾坚就不再搭腔。慢慢地形成了两个人的破口大骂。

    最后荀羡劝降也不耐烦了,就把贾坚绑到外面鞭打之后淋雨。

    数日之后,贾坚悲愤去世。

    就在这个月,前燕的青州刺史慕容尘派遣大将司马悦明前来泰山郡救援,打败了荀羡,再次占领了山茌县。为了安慰贾坚的子孙,前燕国主慕容俊任命贾坚的儿子贾活担任了任城太守。

    公元359年五月,前燕都城邺城皇宫。这天皇帝慕容俊感觉很累,便没有“打扰”宫中的美女们,独自一人早早上床休息了。

    朦胧中,就见石虎走了过来。

    石虎看见慕容俊竟然躺在他的御床上,十分震怒:“你个草包,也敢睡我的龙床?给我滚开!”

    慕容俊也不含糊:“哈哈,天下的东西归天下人所有,胜者为王,谁占了就是谁的。”

    石虎说:“你再长得‘俊’也不如我这老‘虎’厉害,你不滚开,我就吃了你。”

    慕容俊说:“你不要虚张声势,你的赵国一点儿也经不起折腾,用不着朕出手,就都被你的那几个‘孝顺’儿子葬送了,你还有什么可嚣张的呢?”

    没想到石虎恼羞成怒,他不容分说就向慕容俊扑了过来,一口咬住了慕容俊的膀子,疼的慕容俊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过来。

    慕容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醒来之后的他还是感觉他的臂膀一个劲地疼痛。

    这一下把慕容俊气坏了:“他***,石虎你个死胡狗,还敢吓唬朕这个活天子?你也太猖狂了吧?你既然敢对朕无礼,那就别怪朕对你不客气了。”

    第二天,慕容俊马上命令领军建军慕舆根率领一千军士去挖掘石虎的显原陵。

    慕舆根带人折腾了一个多月,终于挖开了显原陵。可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墓葬里边空空如也,这分明是一座虚塚。

    慕容俊当然不会善不甘休。他命令在全国张贴告示,悬赏百金搜求石虎真正的墓葬位置。

    还别说,重赏之下,当真有勇夫。不,确切说是“勇妇”。

    仅仅贴出告示三天,就有一个中年妇人来到宫中向前燕皇上慕容俊“告密”。

    这位中年妇女叫李菟(音tu)(326—370),曾经是石虎的妃子。石虎去世之后,后赵国战乱四起,她趁乱逃出宫中,流落到了民间。

    百姓的日子苦啊,所以人们不会放过任何“发财”的机会。

    慕容俊疑惑地看着面前这个颇有几分风韵的中年妇人,问道:“你站起来回话吧。你果真知道石虎的真实墓葬在哪里吗?”

    李菟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小女子确实知道。”

    慕容俊说道:“那石虎墓葬在邺城城外哪个方向呢?”

    李菟淡淡地说道:“石虎墓葬并没有在城外。”

    “啊!”这令慕容俊和在场的大臣们大吃一惊。

    李菟继续说道:“这个真实位置,确实是个高级秘密——小女子透露出来,当真能得到百两黄金的赏赐吗?”

    慕容俊说道:“那当然,君无戏言。你就赶紧说吧。”